冰雹预警大风吹 解码风袭中原的背后
大河网讯 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5月9日至10日将会是河南本轮大风的最强时段,中西部及西北部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阵风可达8~10级,西部可能伴有沙尘天气。
河南81条预警生效中,降雨最大80毫米以上、风力11级以上
中央气象台5月9日10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5月9日14时至10日14时,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华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最大风力可达11级以上;华北南部、黄淮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福建东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岛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最大可达80毫米以上。
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午后至夜间。
今天下午,河南省多地发布81条预警,包括大风黄色预警、冰雹橙色预警等。截至5月9日15:28,预警生效中!
夏邑县气象台2025年5月9日15时28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我县车站镇、城关镇、刘店集乡等全部乡镇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当前,河南省大风蓝色预警生效中,今天下午到明天白天,全省有4级左右西北风或偏北风,阵风6到7级,北部、中西部部分县市8到9级,局部10到11级,西部伴有扬沙或浮尘。
今天下午到夜里,北部、东部强对流天气“出没”,局部地区需警惕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注意做好防范!
2025年4月至5月,一场场呼啸的狂风席卷河南。林州市马安脑站记录到46.8米/秒的15级阵风,56个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从狂风中的小麦到街头掀翻的广告牌,这场气候变化引发了全民关注:难不成中原大地戳中了“风眼”?
拉尼娜余威、高低空“温差擂台”、天然风道 多重气候力量的交响
尽管2025年拉尼娜现象已进入减弱期,但其对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仍在持续。河南省气象局指出,冬季异常强劲的西伯利亚高压不断向南输送冷空气,导致华北地区遭遇“干燥型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减少30%,地表裸露面积扩大,摩擦力降低使风速衰减减弱。这种“干燥—强风”的正反馈循环,为春季大风埋下伏笔。
此外,春分后,河南地表迅速升温,而高空仍维持冬季低温特性。例如,4月中旬地面温度可达25℃,但5000米高空温度低至-10℃。巨大的垂直温差引发强烈的对流运动,将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至地面,形成“风力放大器”。气象学家形容此为“高空风库打开闸门”。
河南地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西高东低的地势成为冷空气南下的天然通道。4月以来,频繁的冷高压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河南上空形成气压梯度,风速峰值区域与太行山、伏牛山迎风坡地形高度重合,局部阵风甚至达13~15级。
从“袅袅轻烟”到狂风大作 风力等级解码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这首流传的《风力歌》将抽象风速具象化:8级风可折断树枝,10级风能拔树倒屋。4月11日,河南多地阵风超12级,相当于台风“山竹”登陆时的威力。
大风预警信号按蓝、黄、橙、红分级:蓝色预警(6—7级)需加固广告牌,停止高空作业;红色预警(12级以上)要求人员进入室内避险。干热风是灌浆期的隐形杀手,5月中旬,河南小麦进入灌浆关键期,却遭遇35℃以上高温与持续干旱。监测显示,截至5月4日11时,全省51%测站土壤缺墒,济源、南阳等地缺墒比例超70%。干热风导致小麦蒸腾加剧,灌浆期缩短10~15天,预估减产5%~8%。
如何科学应对干热风?专家建议水肥协同防御。
精准灌溉:选择无风时段小水细浇,避免倒伏。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抗旱剂混合喷施,提升叶片保水能力。
“一喷三防”:结合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降低干热风与病虫害的叠加风险。
从拉尼娜的全球联动到农田的微观应对,河南大风现象折射出气候系统的复杂性。面对气候挑战,人类需以敬畏之心解码自然密码,以科技之力构筑韧性屏障——这或许是大风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莫韶华 王苑)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