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豫渝联动,重庆200株“植物大熊猫”崖柏“落户”河南

2025-05-16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最近一段时间,河南天气干燥少雨。每天一大早,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者白兵勇、闫海磊,便会走进崖柏移植区,监测崖柏生长习性,进行水分、营养成分等的补给。

这里的200株崖柏,来自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本身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近日,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宝天曼国家级保护区开启了野生植物崖柏科研合作。崖柏的迁地保护,有利于扩大崖柏生长范围,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对生态修复和濒危物种保护意义重大。

合作丨200株崖柏“移民”宝天曼保护区

崖柏不同于一般的柏树,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它们主要分布于海拔700—2100米的悬崖峭壁缝隙中,具有耐瘠薄干旱,忌积水,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的特性。

崖柏运抵宝天曼。

崖柏是柏科、崖柏属的灌木或乔木,属于雌雄同株异枝。它是第三纪的古老孑遗物种,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1998年,崖柏被宣布灭绝,一年后,又奇迹般地在野外发现了小规模种群。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人工繁育的崖柏数量快速增加。

崖柏迁地保护,是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科研合作项目。1个多月前,200株在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心培育的崖柏种苗,跨越山河运抵宝天曼保护区。

栽种崖柏。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陈良甫说,为了确保崖柏迁地保护的成效,他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监测团队,对200株崖柏种苗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监测管理。监测团队完成对崖柏树高、冠幅(东西/南北向)、基径等生长指标的精确测量,并建立详细的生长档案,实时掌握其生长态势,同时通过GPS定位设备对每个移植点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进行精准记录,为全面研究崖柏生长环境和生态适应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保护区制定了周密的养护方案,工作人员会根据崖柏的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制定‘弹性’浇水计划。”局党组副书记李英杰说,在干旱季节,保护区会适当增加浇水频次和水量,确保崖柏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得充足的水分,为崖柏成长保驾护航。

保护丨扩大生长范围、丰富遗传多样性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通过监测和管护,目前宝天曼移栽的崖柏生长态势良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天曼保护区将继续完善崖柏监测和管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同时加强科研合作,为崖柏等珍稀植物的保护与发展探索更多有效路径。

对崖柏进行日常监测、管护。

雪宝山的崖柏在宝天曼扎下根来,意义非同一般。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郭泉水说,加强崖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中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探索珍稀植物跨区域保护协作的创新实践,将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积累宝贵经验。

业内专家说,崖柏在宝天曼的成功“安家落户”,有效扩大了崖柏的生长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崖柏的遗传多样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根据了解,雪宝山保护区将在珍稀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与宝天曼保护区加强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崖柏长势良好。

“崖柏的成功引入不仅丰富了宝天曼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还可为珍稀植物的保护探索跨省协作新模式。”陈良甫说,下一步,宝天曼将加强崖柏管护和监测工作,深入研究其生长特性和适应性,为崖柏迁地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崖柏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时,保护区将进一步发掘崖柏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崖柏及其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支撑,以期为当地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提供优选树种。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