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两故乡丨杨春多杰的幸福生活
编者按:黄河奔涌,连接中原与雪域;豫青同心,共绘发展新篇章。河南以企业担当为笔,以人文关怀为墨,在青藏高原书写了一个个跨越山河的动人故事。即日起,大河网推出《一河两故乡》系列稿件,看豫青两地年轻人如何同心同行,在时代的浪潮里携手抵达星辰大海。
大河网讯 1987年,杨春多杰出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快尔玛乡的草原帐房里。他上初一时,父亲远走内地,母亲随姐姐到甘肃一所寺庙修行,哥哥在县城谋生,13岁的他独自挑起放牧400只藏系羊的重担。
每天晨光熹微中,他啃着冻硬的青稞饼挥动牧鞭开始放牧,暮色四合时披着星光驱赶羊群归圈。冬天,为守护产仔的羊群,他与牲畜同住草原外围的山洞,深夜数次起身查看,生怕羊羔冻死;春夏秋三季,则居住在15平米的帐房,唯有酥油桶与羊毛毡相伴,摇曳的油灯是唯一的光源。邻居帐房相隔十几公里,少年的心事无人诉说,只能讲给羊群听——他熟知每只藏系羊的斑点纹路,能从不同的“咩”叫声中分辨它们的喜怒,却常常在深夜望着穹顶的星群发呆,任由草原的风声卷过年少的孤独。
羊倌变身车司令
2008年,经快尔玛乡政府牵线,杨春多杰成为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天峻义海(以下简称天峻义海)煤厂的车辆调度员。面对陌生的工作,河南籍师傅王立刚手把手带他认车号、学流程,一句“这些车都是你的新羊群”让他放下戒备。汉族同事主动帮他纠正普通话,还常分享从河南老家带来的特产。一个月后,他实现单日800车次零差错的调度,同事们笑称“羊倌变身车司令了”。
工作稳定后,牧区乡亲们笑言“多杰端上了铁饭碗”。2016年,经朋友介绍,他与西宁长大的女子相恋成婚,组建了幸福家庭。
2017年,妻子在西宁生产后大脑供血不足,大额治疗费令他一筹莫展。义海能源干部职工连夜筹集了26700元捐款,为他解了燃眉之急。如今,他的普通话带着河南腔,笑称“藏语没忘,又学会了‘中’”,汉藏同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语言界限。
2019年,作为义海能源文艺骨干,杨春多杰首次乘坐飞机赴河南义马演出。当舷窗掠过云海,他忽然想起15岁牧羊的夜晚——那时的世界只有草原、羊群与星光。而此刻翱翔天际,他终于看见天地辽阔,意识到自己已挣脱了命运的“茧房”。
“草原独行者”蜕变“时代追光者”
如今,每个节假日他都带家人踏上旅程。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西安古城墙触摸历史的纹路,在重庆洪崖洞俯瞰两江灯火璀璨……今年春节在三亚海滩,女儿踩着浪花惊呼:“爸爸,海水比青海湖更蓝!”去年,他通过国企职工学历提升计划,从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书桌前,他的毕业证书与女儿的“优秀小队委”奖状并列,旁边是母亲从甘肃寺庙寄来的平安结。
天峻义海因政策性原因退出后,杨春多杰主动申请留守矿区,与12名同事看管物资。2022年,考虑到妻子和孩子定居德令哈,他申请调入了义海能源总部担任司机,凭借扎实的驾驶技术与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次获评“义海能源先进个人”。从调度员到司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感恩与责任。“在这里我学会了开车、识字、闯世界,更让我明白,幸福不是独自闪耀,而是为家人、为草原点亮一盏灯。”杨春多杰用藏语与河南话混搭着,腼腆地道出心声。
得益于国家草原补贴政策,前些年他购置了47头牛、200只羊,交由舅舅放牧,售出后收获了丰厚报酬。现在,他和爱人收入稳定,生活的裂变清晰可见。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每个假期都带家人看遍山河,“要让孩子知道,天地有多大,梦想就有多远”。
风起青藏高原,经幡在昆仑山巅簌簌作响。此刻,杨春多杰正驾驶越野车返回草原,后备厢满载着送给乡亲们的蔬菜、瓜果。他始终记得,是河南企业的扶持让他从“草原独行者”蜕变为“时代追光者”。正如他信奉的哲理:“你淋过的雨,有人为你挡过;后来你学会撑伞,才懂得撑伞的意义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护着更多人在风雨中前行。”这份从岁月沉淀中悟出的担当,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温暖、幸福、辽阔。(赵檬 祁婷婷)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