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汉语 “豫”你同行②丨那声“你好” 点燃了他学习汉语的热情
大河网讯 “来中国之前,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美景和文化的贴文,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2023年,怀着“亲眼看看中国”的憧憬,来自巴基斯坦的乌斯曼·卡姆兰(Usman Kamran)来到新乡医学院,开启了他的中国留学之旅。
这场源于热爱的奔赴,如今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5月24日,在河南省第二届“魅力汉语 ‘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决赛中,乌斯曼荣获一等奖。比赛现场,他身着川剧变脸戏服,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如何以汉语为钥匙,开启中国文化之门、实现自我成长与蜕变的故事。在才艺展示环节,他更是精彩演绎川剧变脸,将比赛氛围推向高潮。
乌斯曼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图为其手持奖杯留影。
从文化好奇到深度感知,不到两年时间,乌斯曼是如何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蜕变的?
“最初学中文,只是想和中国人交朋友。”乌斯曼坦言,刚来中国时,宿舍管理员每次见到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但他却只能生硬地回一句“你好”。语言上的局限感让他感到无力,也激发了他强烈的学习动力——他渴望结识中国朋友,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怀着这样的想法,乌斯曼开启了中文学习之路。他告诉记者,语言的突破关键在于“多说多练”,通过高频次的交流和实践,他逐步跨越了“开口难”的门槛,逐渐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今的乌斯曼,不仅可以和宿舍管理员轻松聊天,还能用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更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真正融入了这片他曾心向往之的土地。
图为乌斯曼在决赛“才艺展示”环节表演川剧变脸。
“汉语不仅是语法和词汇,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文化的宝藏。”乌斯曼深有感触地说。对他而言,这把“钥匙”不仅破解了语言交流的密码,更引领他踏入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惊喜的文化世界。而川剧变脸,正是他在这座宝库中发现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4年,一场国际文化节上的川剧变脸表演令乌斯曼至今难以忘怀:只见变脸大师身姿灵动,抬手、转身之间,脸谱在瞬间由青转红、由白变金,精彩绝伦的技艺引发现场留学生阵阵惊呼。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如春日破土的新芽在乌斯曼的心底悄然萌生:“我可以学吗?我能学会吗?我一定要学!”
学习川剧变脸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乌斯曼找到了一位专业老师,然而,在初次见面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老外?你能学会?太难了!”老师的质疑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的决心。在仅有的五天时间里,他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学习老师的每一个手势,回到学校后更是反复练习、不断打磨。
“只要你勇敢去尝试,任何人都可以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自信、更聪明、更优秀。”乌斯曼坦言,自己学到的也许只是川剧变脸的入门技巧,但通过这段经历,他真正体会到了汉语的力量和中国文化带给他的深远影响。
图为乌斯曼在决赛“才艺展示”环节的精彩表演。
除了对川剧变脸的热爱,乌斯曼对中原文化也情有独钟。他深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的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个月前,他在南阳亲身体验了针灸、推拿等神奇的中医技艺。起初,作为一名学习西医的学生,他心中难免有些犹豫和疑虑。然而,当他真正接触到“望闻问切”的中医智慧后,那些最初的顾虑逐渐被深深的敬佩所取代,传统中医所蕴含的理念与技艺,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立体而深刻的认知。
安阳,掌握着汉字起源的密码。乌斯曼回忆,去年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时,他立刻被甲骨文那神秘而古老的魅力所吸引。尽管难以完全理解其含义,但凭借字形的直观感受,他总能大致猜出每个字所蕴含的意象。这种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让他心中对中原文化的探索欲愈发炽热,愈加渴望在未来解锁更多历史与文明的深层密码。
而今,那个曾因语言不通而羞涩内向的乌斯曼,早已在汉语学习的旅程中实现了人生的华丽“变脸”,他不仅学会了川剧变脸这门独特的中国技艺,更在中原文化的滋养中,变得愈发自信、开朗。汉语,对于他而言,早已超越了沟通工具的范畴,而是一把通往广阔世界的钥匙,引领他悄然重塑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精神世界。(张雅涵)
推荐阅读
魅力汉语 “豫”你同行①丨从一句台词到中原逐梦 中文是她穿山越海的理由
编辑:何心悦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