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组图|调水调沙进行时,黄河正式入汛期

2025-07-01大河网

大河网讯 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

水文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流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重于旱,区域性阶段性旱涝风险较高。

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消息,当前,黄河小浪底水库已按照要求降至汛限水位235米以下运行。

如今,黄河第30次实施调水调沙正在进行中。小浪底水库3条排沙洞闸门不断向外喷涌着白色水龙,大气磅礴的阵势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含沙量较大,素有“黄河一斗水,七斗泥”的说法。下游“地下悬河”长达800千米,最大悬差10米。20世纪末,因泥沙淤积,主河槽萎缩至不足200米宽,过流能力降至1800立方米每秒,“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风险加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2002年起,一项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正式实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创新提出“调水调沙”理论,通过联合调度黄河干流水库群,人工制造协调的水沙过程,利用水流自身动力输沙入海,实现河床不抬高。

截至2025年汛前,黄河共开展了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6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泥沙冲刷方面,下游河道累计“清洗”泥沙超21亿立方米;行洪能力方面,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从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

在河床下切方面,下游河道主槽平均下切3.1米,有效缓解了“地上悬河”态势;水库排沙方面,截至2025年汛前,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29.3亿吨,水库淤积减少、拦沙使用时间延长。

在应对洪水方面,黄河连续应对强降雨,利用调水调沙成功排泄中游洪水,保障了流域安全。尤其是在2021年,面对罕见秋汛,通过预泄、拦洪、错峰、调沙组合拳,确保了黄河安澜。

另外,生态调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步为河口三角洲补给生态水量14.6亿立方米,为刀鱼、赤眼鳟等濒危物种洄游产卵创造条件。根据了解,今年6月27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今年计划补水1.5亿立方米。(刘瑞朝/文 王相川/摄影)

编辑:何心悦  审核 :谭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