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体感45℃!昼蒸夜煮!河南人快收下这份“凉方”→

2025-07-03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7月3日,郑州市气象台高温橙色预警高悬:预计今天白天,郑州市主城区、航空港区、上街区所辖乡镇及街道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就在7月2日18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河南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为橙色预警,河南东部被列为红色极高风险区。

  昼蒸夜煮连轴热,未来4天体感温度逼近45℃!

  河南究竟有多热?

  暴雨高温无缝衔接,一个巨大的“蒸笼”笼罩着河南。

  全国气象信息显示,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已牢牢控制我省。

  它带来的可不是干热的“烧烤”模式,而是高湿度加持下的“桑拿”模式,河南正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高温考验。

  白天热,晚上闷。

  从7月2日开始,一直到6号,我省将迎来一轮持续性的高温闷热天气。具体表现为:

  白天热: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会升到35℃到37℃,部分县市能到37℃到39℃。

  晚上闷:夜间的最低气温也在28℃上下,可以说是一整天都闷热。

  体感更热:因为湿度大,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气温更高。预计3号到6号,北部、中西部、南部部分县市体感温度(最高温)可达40℃以上,局部超45℃。

  虽然2号到5号,西部和北部还会有些分散性阵雨,但对缓解大范围的闷热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河南为何这么热?副高控场带来持续高温

  为何持续出现高温天?副热带高压正牢牢掌控着河南天气版图。

  接下来3天,副高继续西伸北抬,受其边缘暖湿气流影响,我省西部、西北部多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天气。尤其是西北部沿山地区需重点防范由地形抬升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带来的局地强对流天气!

  具体来说,今天安阳西部、鹤壁、新乡西部、焦作西部、济源、三门峡、洛阳、南阳西部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4日,河南西部、西北部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预计3日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控制我省大部,受其影响,3日至6日,我省将出现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全省大部连续4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其中3日,黄淮之间部分县市37℃以上,西部局部可达39℃;4日至6日,全省大部37℃到39℃,中西部局部40℃左右。

  7日到8日,全省多云间阴天,有阵雨、雷阵雨。

  全国首次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有啥独特含义?

  由于本轮高温范围广、强度大,中暑气象风险高,带来的不仅仅是体感不适,还可能在短期内对健康造成一系列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首席李怡介绍,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与气象部门发布的常规高温预警不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表征了高温对健康的影响,与疾病风险关联,反映了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疾病风险的增加。

  从预警分级标准来看,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并非依据单一气温要素,而是根据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得出。它的等级由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两项风险阈值指标来划分,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其中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属于健康风险监测和警示阶段,不面向公众发布。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五病区副主任王晨晓告诉记者,高温对健康威胁不容小觑,易引发中暑、热射病,轻者头晕、恶心,重者高热惊厥甚至危及生命,大量出汗还会导致脱水,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加重呼吸系统负担。老人、儿童、高温作业者及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防暑降温怎么做?忌吃温补燥热食物,适度轻量活动

  河南高温红色预警下,一碗羊肉汤可能“火上浇油”,冰镇西瓜直伤脾胃!那该怎么办?快收好这份中医定制防暑指南——

  郑州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一科主任王昊认为,结合中医理论,高温时节需忌食温补燥热之物;冰镇西瓜虽能解暑,但性寒易损伤脾胃阳气,建议常温适量食用。此外,辛辣刺激、油炸厚味食物也应减少摄入。

  宜食清热利湿、生津解暑的食材,如绿豆汤(清热利水)、冬瓜汤(利尿消暑)、莲子百合粥(清心安神);适量食用黄瓜、苦瓜等凉性蔬菜,桃子、葡萄等平和水果,补充水分与维生素。

  在饮食调护方面,因人施膳。体寒者不宜过量食用苦瓜、绿豆等寒性食物,可在绿豆汤中加少许生姜调和;体质湿热者则可加薏米增强利湿功效。此外,中医强调“食有时”,高温天脾胃功能较弱,建议少食多餐,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粥汤为主,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如何既降温又养生?

  王昊告诉记者,古法降温有方,如用薄荷、金银花煮水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借助中药清凉之气散热。

  室内放置冰块或湿毛巾,通过自然蒸发降低环境温度。

  午休时适当闭目养神,遵循“夏养阳”原则,顺应昼长夜短的自然规律,保持充足体力。

  日常避免正午外出,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心静自然凉,保持情绪稳定;高温易致“心火旺盛”,可听舒缓音乐、冥想调节情志。

  适度轻量活动,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

  古法养生中,三伏贴也是应对高温良方,虽多用于冬病夏治,但对高温引发的乏力、食欲差等“苦夏”症状有调理作用。同时,汗为心液,高温天及时补水,可饮用淡茶水(如绿茶、菊花茶)或酸梅汤。

  尽量23时前入睡,保证养阴时间,以平衡高温对气血的消耗,实现“阴阳调和”。

  高温天气养生核心在于“清热不伤阳,解暑不碍脾”,需结合个体体质调整,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应注重防护,减少健康风险。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安艳鸽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