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安阳南大街:千年古街正“变装”

2025-07-08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七月的安阳,空气炙热。比盛夏更火热的是古城南大街保护修缮的施工现场。

“注意墙体垂直度,砂浆要饱满……”7月8日,项目负责人在现场把控细节。放眼望去,南大街围挡、脚手架密集分布,载着木材、砖瓦的小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忙着修墙、铺瓦。

这里,正酝酿一次“变装”。

为何要变?

这是安阳古城保护复兴规划的一个切面。近年来,安阳市持续盘活沉睡的古城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街区靓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目前,仓巷街、县前街、西大街等古街摇身一变,实现了“流量”与“留量”双丰收。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历史时空,梦回安阳古城。

今年3月,安阳市住建局开启了对南大街片区的保护修缮工程,从鼓楼广场到南门东、西街,此次修缮工程全长共547米。

南大街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工作。

“以前这条街可热闹了,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卖啥的都有。”李巧凤在南大街经营一家有23年历史的蜂蜜老店,她见证过这条街的“黄金时代”。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扩张,南大街逐渐出现了交通不畅、房屋老旧、私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老街呼唤更新,保护修复恰逢其时。

“我们采用织补式、绣花式微改造,对南大街街区建筑进行整治修缮,包括传统街面整治、公有建筑修缮及街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着力改善民生,延续古城风貌。”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与建筑设计科科长杨朝中介绍,目前,南大街街区已完成保护修缮33座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正在施工的有24座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项目预计在今年9月底完工。

改造后,南大街将成为独特的“文化+旅游+商业”融合体验区,在带动餐饮、住宿、文创、零售等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安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

“街面好看,人气儿多,生意才能好。”李巧凤期待南大街为她的“甜蜜事业”带来更多“甜头”。

李巧凤在南大街经营的蜂蜜老店。

谈今须论古。在古今交融中,南大街的某些东西又是不变的。

安阳古城历史悠久。据《续安阳县志》记载,安阳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纵横交错,庙、塔、楼、阁错落分布,坑塘水系环绕其间,是北方古城的营造典范,也是世代百姓生活的家园。

安阳古城尽显千年之美,南大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作用。

“工作一天之后,到鼓楼广场品尝江南包子、灯笼馄饨,去人民浴池泡个澡,晚上再去鼓楼影院看个电影,这就是当时安阳人的休闲生活。”谈及南大街的慢生活,李巧凤侃侃而谈。

据了解,彼时的南大街及其周边不仅有商铺和饭馆,还有邮电局、鼓楼后百货商店,有国营浴池、银行储蓄所,以及全市最早的电影院。1956年由上海援建内地的安阳内衣厂就坐落在南大街,安阳糕点老字号“锦泰恒”也在这条街上。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南大街热闹非凡,是一条极富生活气息和商业韵律的老街。

南大街上的“鼓楼照相”老店,据说是安阳最早的一家照相馆。

如今,南大街众多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商业铺面,均得到保护修缮。传统民居院落保持了原有的风格样貌,文商兴旺的南大街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建筑无言,却给人们提出了重要的命题:如何留住古韵,延续文脉?

“像这个建筑,以前是南大街有名的晋丰茶庄,虽然外形有多处破损,但依然能看出它的精致典雅,我们不搞大修大建,材料能用就继续用,在改造的同时,尽可能还原其原有的风貌特征。”杨朝中指着鼓楼广场附近的一处建筑说。

他表示,此次改造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基于严谨的历史研究和价值评估,对古城核心区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修复,实现“留人、留形、留神韵”。

“改造完成后,南大街将引入高品质的文化场馆,如非遗展示中心、小型博物馆、艺术工坊,以及特色书店、传统戏曲表演空间等,打造一个风貌统一、历史信息真实可读的‘活态博物馆’,让其成为展示安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窗口。”杨朝中说。(麻文静 桑栋亮)

编辑:何心悦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