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赌服输”!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
大河网讯 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消息,近日,按照协议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兑现河南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
在这场“鲁豫有约”的“对赌”中,流入山东的黄河水水质稳定向好,山东“愿赌服输”,欣然给钱。
一河相牵的山东河南,在这场“赌”约中你好我好哥俩好,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再结硕果。
协议丨河南又“赌赢”了
水质稳定向好,山东赌输给钱。
这并不是山东省第一次给河南省“打钱”。
2021年,山东省与河南省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这份协议,被业界称为“对赌协议”,又被大家风趣地称为“鲁豫有约”。
按照当时协议内容,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
双方约定,两省交界黄河水域,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双方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级,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级,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
君子协定,“愿赌服输”。
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一直保持在II类以上。作为受益方,山东省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中央财政也专门安排资金予以奖励。
之后,在“鲁豫有约”的基础上,河南与山东续签协议(被戏称为“鲁豫续约”),将水质年均值调整为月均值,增加总氮指标,水质考核更精准,标准也更高,补偿期限延续至2025年。
机制丨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
同饮黄河水,共建大生态。
这个协议,将有力保障黄河流域豫鲁段水质稳步改善,实现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调地区间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
该如何理解这项机制?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这样解释,横向生态补偿,就是享受生态产品的受益地区向那些为提供生态产品而付出成本的区域所做出的补偿,让生态产品供给地的成本、收益对等。
上游省份保护好了水生态环境,下游省份便能受益。但在保护过程中,上游省份支付了保护成本,要想得到补偿,便需要相应的机制实现上中下游省份各自的成本收益匹配。
横向,是与纵向的转移支付相对应的。纵向一般是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省对市县,而横向就是地区对地区。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并不是新鲜事物。
早在2012年,针对新安江治理,安徽省、浙江省就达成了一份“对赌”协议:以3年为一轮,皖浙每年各出资1亿元设立补偿基金,考核跨境断面水质;若达标,浙江的1亿元给安徽;若未达标,安徽的1亿元给浙江。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推动24个省份建立了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其中,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实现了省内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全覆盖,流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
建设丨涉及大气、森林等,未来机制覆盖面更全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共护绿水青山,共建生态文明。
2024年,国务院公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基本实现对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的规范化。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并稳定运行,主要一级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全面覆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
今年6月初,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
除了流域横向补偿外,森林、大气等具有外溢性生态环境要素的横向补偿,也列入了国家的“计划表”中。
根据《意见》,到2027年,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将得到有益探索。(刘瑞朝 杨露露)
编辑:祝萍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