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跨越1600公里
相距3000年
只为今天
只为一件事
甲骨千年,见字如面
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
的重要活动
今天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
正式拉开帷幕
穿越3000多年的甲骨文故事
将在东方之珠讲给世界听
为了这场文化盛事
豫港两地全城光影“打Call”
河南日报推出“门票”跨版特刊
为何这个展如此重要?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作为殷墟甲骨文的故乡
河南在保护、研究、传承
与活化甲骨文方面
一直在努力
提出了“要把殷墟甲骨文
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
中原文旅新名片”
这其中
有河南日报社自主打造的
强力聚合甲骨文的研发资源
文旅资源、创作资源
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和广泛好评的
重点文化IP“了不起的甲骨文”
也有此次展览策展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陈楠的助力
“让甲骨文成为
活在大众身边的朋友,
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中长出新芽,
是我孜孜以求的。”
陈楠表示
“推动甲骨学从‘绝学’变‘显学’,
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做的事情,
更是一代代中国人
必须做的事情。”
展览每部分的名字
都代表着独特的策展理念
“溯源·见证”,甲骨文摹刻技艺作品与河南日报社“了不起的甲骨文”系列报道相映成趣;
“活化·焕新”,甲骨文数字艺术及装置作品集体亮相,体现文明火种与当代艺术的深情相拥;
“穿越·对话”,全国首部由报业集团打造的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全球首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甲骨文在代码与算法的世界里,完成从历史遗存到数字生命体的蜕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
香港著名学者郑培凯认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活动
有助于香港同胞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他说,展览展示甲骨文
与汉字演变的过程
让香港观众看到从商朝以来
我们就有很清楚的文字记录
并且这种文字至今仍在使用
体现文化的传承与血脉的相连
这次展览有多精彩?
本次展览精心策划了一条
从甲骨文起始的时光隧道
设置文化展、艺术展、科技展三个部分
多角度、沉浸式地呈现
甲骨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让沉睡千年的古老文字
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让香港同胞与世界友人
深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与文化的传承力量
体会中华文化在岁月变迁中的
传承与焕新
在这里
你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到
由非遗技艺完成的
5件甲骨文摹刻技艺作品
详细了解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
演变过程
更值得期待的是
河南日报社×原力动画超燃巨制
XR沉浸式电影
《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
将在展览上全球首发
跟着小王子一秒穿越回
3000年前的大邑商
解锁甲骨文背后的神秘密码
文化展
主要分为汉字发展史、媒体使命、非遗甲骨文摹刻技艺、甲骨文百家姓、甲骨文十二生肖、甲骨文主题视频、甲骨文文创等内容。
在这里看甲骨文的十二生肖长啥样;走进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打造的“汉字”主题展及“跟着汉字去旅行”“汉字艺术与创意”板块,见证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一片甲骨惊天下》《今六月娩》等5件非遗制作甲骨文摹刻作品中,领略刀锋刻向甲骨,文化铭记于心;《河南日报》“了不起的甲骨文”专题版面等宣传成果以及来自殷墟博物馆、河南日报社等单位开发的甲骨文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带您近距离感受甲骨文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结合;在“甲骨文百家姓”区域探寻您的姓氏根源,镌刻在展板上的100个甲骨文姓氏与简体字对照,不仅是一次有趣的互动,更是一次血脉的溯源。
艺术展
主要展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26年深耕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现代设计转译与文化传播的系统性成果,包括《甲骨文·从军行》平面图形、《甲骨文·字体设计》、《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廿四节气》、《甲骨文·宇宙》动画作品、《甲骨文·甲辰鱼化龙》等,涵盖平面设计、视频动画、手机端社交媒体表情包、立体雕塑、字体设计、文献实物、数字版画等多种形式,全景式呈现了一场从“文字解码”到“生活赋能”的跨学科实践。
科技展
同时推出两部XR沉浸式电影,分别为《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和《清明上河园·千年之约》。
《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由河南日报社携手原力数字科技公司打造,是全国报业首部XR沉浸式电影,将在展览上完成全球首映。影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三千多年前的大邑商,观众在玄鸟的引导下,与商代小王子孝己并肩同游,泛舟洹水之上,行走宫殿宗庙,欣赏铜器制作,亲历甲骨占卜,远眺金戈铁马,在游历中领略商朝气象,在解谜中感悟甲骨神奇。
《清明上河园·千年之约》是河南日报社联合清明上河园推出的国内首个北宋文化主题XR沉浸式电影。观众以第一视角自由穿梭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世界,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亲眼见证北宋的热闹街巷、市井百态。

穿越千年时空
连接中原与香江
凝固的历史开始流淌
沉睡的文字拥有呼吸
跨越山海、连接世界
正如香港著名学者郑培凯所说
近年来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
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他们感到震撼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说明有更多普通人
开始关注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
在香港举办甲骨文文化展览等活动
也能够吸引香港人
和到港旅游的外国人参观
从而在他们心中
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曾经
维多利亚港璀璨的灯火
一次次照亮赤子的游子之心
浓浓的家国情怀、寻根意识
在多少华夏儿女的心中鼓荡
同根同源的血脉拦不住
会转化为文化的自觉认同
生成牢不可破的相知相守
今天
相聚香江畔
遥望黄河边
共同感受3000年前的大邑商
宅兹中国,何以中国
我们一起找寻答案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