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陈静整理工作资料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翟银银 实习 生门洋 西/文图
豫警名片
审讯室里,犯罪嫌疑人李某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敲击桌面。审讯桌后坐着一名从容的女警,她叫陈静,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周口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委。她是公安部审讯人才库成员、省公安厅“刑侦行家”、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河南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河南省公安机关命案积案攻坚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等称号。
让案件形成完整证据链
犯罪嫌疑人李某始终低着头,这已经是警方对他的第三次审讯了,案件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
“你儿子今年该中考了吧?听说数学成绩不错。”陈静突然转换话题,声音温和。李某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陈静不急不缓地从文件夹里取出一张照片,那是李某的儿子参加数学竞赛时的获奖照。
“孩子很优秀,他应该以父亲为荣,而不是……”陈静的话音未落,李某的心理防线轰然崩塌。陈静知道,突破口找到了。
这就是陈静的工作日常。作为周口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委、陈静大要案预审工作室负责人,2005年以来,她参与侦破的命案移送起诉准确率达100%。同事们称她为“拆弹专家”,因为她总能精准找到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引线”,在不“引爆”的情况下,让真相水落石出。
在全市刑事案件质量、案件程序合法性审核工作中,陈静力求让每一起刑事案件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022年,陈静带领专案组成员从酷暑至严寒,历时8个月,克服涉及地域广、产业链条复杂、涉案人员众多、案件取证难等难题,成功侦破了以潘某为首的犯罪集团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2024年,陈静作为专案组组长进驻“7·16”部督烟草专案,在前期案件基础线索不全面、相关证据不扎实的情况下,组织力量参与办案,实现了全链条打击目标。
“我的一位老师说过,‘办好每个案件,要无愧于自己的警服,更要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多年来,我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陈静说,这也是她把案件都办成铁案的底气。
不放过一点儿瑕疵
作为法制支队预审专家,陈静对证据合法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中,犯罪嫌疑人已经认罪,案件即将移送起诉。陈静复核时发现,一份关键物证有疑点,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杀人凶器跟受害人的伤口不吻合。尽管这意味着要重新奔波数百公里补证,陈静仍坚持要求办案人员补充侦查。犯罪嫌疑人有语言障碍,陈静不厌其烦地用各种办法与他沟通,最终,办案人员在作案现场的某个角落里找到了被藏匿的凶器。
较真儿并非没有代价。她多次因退查补证与办案单位产生摩擦,但她从不妥协,她参与制定的《周口市公安机关取证规范》已成为当地办案指南。
“证据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句话陈静常挂在嘴边。她经手的每起案件都有详细的证据清单和诉讼风险提示。2011年以来,她总结出的多项创新做法被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
实践出真知。在侦办疑难复杂刑事案件过程中,陈静总结提炼的审讯谋略与技巧、固定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方法、疑难案件收集固定证据等技战法,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应用。
荣誉室里,陈静的奖章装满了两个抽屉。“陈老师的预审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对话。她教会我们,预审不是对抗,而是引导嫌疑人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将指引我成为一名成熟的刑警。”一名新警说。
7月18日河南法治报记者采访陈静时,她刚结束长达8小时的审讯。这时,这名在嫌疑人面前永远从容不迫的女警才显露出一丝疲惫。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