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动了!华裔青少年在少林寺感受“真功夫”
大河网讯 古刹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像一串跨越千年的密码;青石板路上,一群少年缓步走过,鞋跟叩击地面的声音与远处练功场传来的吼哈声遥相呼应。
7月24日,参与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诗歌营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们走进登封少林寺、塔沟武校,在“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古刹中、在塔沟武校习武训练的拳脚起落间触摸少林功夫的精神内核,感受真正的少林功夫。
华裔青少年们在少林寺门前打卡留念。
少林寺山门上,牌匾“少林寺”三个大字历经风雨却风骨犹存。沿着少林寺常住院一路前行,初升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银杏树叶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光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如同跳动的时光碎片。
在千佛殿前的台阶石墙上,一个个少林功夫动作刻像栩栩如生,引得来自法国的营员张婧宜驻足良久。听导游介绍这些武功图谱,她才惊觉,原来这竟是传说中的少林秘籍《易筋经》。她告诉记者,这般直观的呈现方式 —— 将秘籍刻在众人眼前的石壁上,反倒让它褪去了神秘面纱,多了几分 “大道至简” 的通透。
“当电影中的少林寺出现在眼前,那些曾在银幕上见过的拳脚招式、古刹风貌,突然都有了真实的温度。” 对张婧宜而言,真正的功夫从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奇幻招式,而是藏在古刹石碑中的斑驳字迹里,藏在晨钟暮鼓与拳脚风声交织的韵律中,藏在这座既带着千年沧桑、又因香火与习武声息而始终鲜活的少林寺庙的每一缕气息里。
华裔青少年们同塔沟武校学员合影留念。
午后的塔沟武校演武场上,数百名学员正井然有序地进行日常演练,训练时迸发的吼哈声此起彼伏,在空气中激荡出蓬勃的生命力。不同于多数首次目睹并跟随武术学员训练的华裔小伙伴,来自美国得州少林寺文化中心的刘浩宇、刘圣杰兄弟俩,对眼前的场景倍感亲切。膝盖弯成直角的马步、脚尖绷成直线的侧踢、腰身拧成麻花劲的旋身…… 这些少林功夫中极具特色的动作,他们自小便日复一日地练习。
这份深厚的渊源,源于他们的父亲刘根明(佛家法号释延禅)。18岁时,因表现出色,刘根明被少林寺选派远赴美国传播少林文化。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他扎根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在得州少林寺文化中心日复一日地教授少林功夫,传播中华文化精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浩宇和圣杰兄弟俩自幼便开始习练少林功夫。除了日常训练,他们每年6月回到祖庭少林寺参加训练营。“每日清晨 5 点起床、徒步拉练至山上 10 公里。”刘浩宇说。
华裔青少年们习练少林功夫。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功夫,是学员湿透的练功服,是抱拳时弯曲的手肘,更是跨越山海仍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里孕育着的生生不息。
当夕阳为少林寺的塔林镀上金边,少年们的练功声与欢笑声响彻山谷。登封之行,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们不仅触摸到了少林功夫的刚劲与灵动,更在拳脚起落间读懂了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周金淼)
编辑:张龙(小)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