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城又“上新”!这一康复医疗产业园将于10月投入使用
大河网讯 中原医学科学城“上新”啦!近日,记者了解到,中原医学科学城内的瑞贝塔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1、2、3号楼已经竣工,工人正在楼内加紧进行装修工作。
“项目一期将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百余名研发相关人员首批入驻。”瑞贝塔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孟小棋说。
据介绍,该产业园占地120亩,一期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研发、检测、销售、展览。二期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康复中心。三期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将以康复中心为主。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以康复产业为主体的,集研发、检验检测、商贸、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能够完成研发项目原理样机、工程样机、产品样机等中试工作;员工人数达2000人,康复中心可容纳患者约700人。
医科城频“上新”
集聚之势“加速度”
回望2023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站位高远、前瞻谋局,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一体打造中原医学科学城,拉开了医科城全面建设大幕。
两年建设发展,中原医科城“城”势而上、聚变升级。
将一组血液样本无序放入设备,只需轻启按键,便可实现自动分类、自动检测、自动生成数据……华润医学诊断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全自动实验室流水线可开展肿瘤早筛等2000余项检测项目,日检测能力达万份样本。
走进位于郑州航空港区东部的迈瑞医疗配件/设备仓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运转的景象:一排排迈瑞全系医疗设备配件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一笔笔订单正在工作人员手中精准发送。
看似一片普通塑料片,实则暗含玄机:集成微流控技术、疾病模型构建、细胞成像以及AI驱动的数据分析,有着类似人体血管的装置,把人体干细胞注入其中并输送氧气、培养液,两周左右便会“长”出细胞团,能模拟人体器官组织的各种功能。这是河南耀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器官芯片”,利用“人工智能+器官芯片”技术重塑新药开发与精准医疗。
…… ……
实验室里屏幕闪着微光,青年才俊穿梭来往,顶尖科研机构、高端医疗企业、一流创新人才加速汇聚。目前,中原医学科学城已建成医研园、医工园、数字健康产业园等7个产业园区,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新建中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眼科和智能医疗产业园、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首开区)、数智中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累计签约重点项目88个,实现片区注册生物医药企业达263家,形成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互动“强磁场”。
好医院智能造
“两院一中心”建设忙
来到“两院一中心”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二期西侧院区地库的封顶作业。
在该项目二期西侧院区的地下10米施工现场,一群特殊的“新员工”——搭载激光智能测头、精度高达0.5毫米的实测实量机器人和效率堪比20名木工的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正忙碌作业。
“两院一中心”西侧院区项目生产经理王振说:“医院项目对功能性要求、适配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地下室管线的排布比较复杂,我们项目通过前期的BIM建模,确保管线一次安装到位。”
“我们不仅用模型指导设计,更提前用它模拟复杂的施工工艺、节点和方案,有效解决了诸多难点。接下来的精装修和医疗专项施工,都将基于BIM模型精准推进。”项目总工程师马国骁进一步强调了BIM技术的核心作用。
作为“全国智能建造典型示范项目”,除了BIM技术赋能,智能建造机器人也成为郑州航空港提升效率的“利器”。项目经理王效心现场展示了这些“尖兵”:“这台实测实量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墙面平整度、垂直度,精度达0.5毫米;另一台则能实现模板的智能加工,单台效率相当于20名木工一天的工作量,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和速度。”
在科技与人工的双重加持下,“两院一中心”建设进度喜人。记者从中原医科城管委会获悉,“两院”项目即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计划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具备交付条件。“一中心”项目即省血液中心,该项目业务综合楼等设施将于9月30前投用,10月15日前完成搬迁。
“目前,‘两院’项目全部楼栋已主体封顶。12月底前部分门诊楼建成投用,2026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省血液中心项目业务综合楼外立面施工基本完成,正在全力推进室内安装和装修工程。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体已封顶,外立面施工、室内装修及安装施工同步进行。室外雨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50%。
新高地正崛起
协同发展“超给力”
全球首个纳米酶中试生产线有多牛?占地2000平方米,平均每小时产能不足5公斤,一年的产值却高达1亿元。
“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纳米酶用量小、能量大,以农业纳米酶为例,6克产品即可满足1亩农田需求。”中原纳米酶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纳米酶能降解农药残留,还能通过催化作用激发植物的抗逆机制,抵御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试验数据显示,纳米酶可使农作物增产10%~15%。
生产线顺利投产,离不开中原医科城管委会的有力协同。
据介绍,为满足生产线项目独特的电力需求,中原医科城管委会紧急协调临时用电,同时申请新设变电站,用两个月时间拉来一条1500kW专用电缆,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
“院产城”融合发展,“城”作为连接“院”和“产”的中间环节,唯有增强协同能力,方能澎湃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打造平台。建成运行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等11个临床研究所,揭牌落地中原纳米酶实验室等4家省级实验室,建成投用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配套。“八纵五横”主干路网全面形成,市政照明覆盖率95%以上,省直人才公寓、梅河芳邻公寓可拎包入住……
深化服务。实现注册、检验、申报、审批、查验全流程“区内办”“就近办”“马上办”;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派出企业“首席服务员”,全流程帮办代办,提供“保姆式”服务。(梁雅琪 高利国)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