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举措!河南“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
大河网讯 每年公开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项以上;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对新建的中原学者工作站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支持……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多维度推出20条“真金白银”支持举措。
聚焦关键技术
奖补不低于1000万元
《若干政策》将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作为核心目标,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机制破解产业技术瓶颈。提出,每年公开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项以上,借助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力争突破重点产业链群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
同时,对企业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给予阶梯式奖补: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业,按国家拨付经费的3%—5%进行奖补,单个项目奖补不超过60万元,每家企业年度奖补不超过500万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企业承担省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省财政资金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单个重点研发专项不低于100万元,单个科技攻关项目10万元。
8月2日,锐杰微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芯片封装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记者 聂冬晗 摄
梯次培育创新梯队
强化研发投入激励
为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政策措施》构建了“分层培育+精准激励”的企业成长体系。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年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支持,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同时,对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实施奖补政策,将载体升级、评价考核和孵化绩效等因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每年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资金支持。
在研发投入激励上,政策打出“全覆盖+重点扶”组合拳。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明确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建研发机构、100亿元以上企业成科技领军企业的阶梯目标;对研发经费投入500万元以上且占比高、增速快的企业,分档给予10万—1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对研发经费投入前200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集中项目、平台、人才等相关资源进行支持。
平台人才双向赋能
夯实创新能力支撑底座
《政策措施》通过强化创新平台与人才队伍“双轮驱动”,为企业创新提供硬核支撑。在平台建设方面,对企业新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并根据其研发投入、实施一流项目等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资金持续支持;对首次命名的企业类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的每年给予不超过5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平台从“数量建设”向“质量提升”转变。
人才引育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对企业科研人员入选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对绩效评估优秀的院士工作站给予一次性3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建的中原学者工作站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支持;对“科技副总” 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及项目申报“绿色通道”,促进高校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破解企业 “引才难、用才难” 痛点。
8月4日,洛阳信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赶制电火花机、激光清洗机等订单产品。王铮 李卫超 摄
全链条服务保障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
《政策措施》构建了从成果转化到金融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成果转化方面,企业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在豫转化的,按其实际到账的技术交易额分类分档进行支持,每年奖补不超过100万元;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依据推进成果转化实际收入等绩效每年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资金支持,畅通“实验室到生产线”通道。
同时,科技金融服务持续升级。《政策措施》提出,保险机构开发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科创出海、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险产品,给予参保科技企业30%的保费补贴,每年不超过20万元。银行推出研发贷、人才贷等专属产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要求科技企业占省重点上市培育企业比例不低于70%。同时,支持企业使用共享的大型科研设施、仪器,通过科技创新券对使用企业给予30%的补助,每年最高50万元。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措施》聚焦了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对现行惠企科技政策的梳理、优化、提升、扩面。面向企业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力求政策措施惠及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撑、创新环境优化等全要素。(张家祺)
编辑:申久燕 审核 :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