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葡萄的甜蜜叙事

2025-08-14大河网-河南日报

8月12日,科研人员在位于郑州市的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查看葡萄果情。本报记者 王铮 摄

郑州市一家果蔬超市里,不同品质的阳光玫瑰价格相差超过一倍。魏静敏 摄

8月12日,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葡萄育种实验。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天皇葡萄采摘园。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 出品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魏静敏 刘婷婷 赵博

  盛夏街头,滞销的“阳光玫瑰”葡萄堆成泛青的果山,价签上的数字刺破昔日葡萄贵族幻象。这场价格溃败,源于一场失控的扩张,产量激增致品质滑坡,“口感差、没香味”成痛点。

  河南作为葡萄生产大省,葡萄产业发展迅猛,产量从2000年的15万吨左右,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90.5万吨,其中,半数以上为阳光玫瑰。

  转机藏在藤蔓间。位于郑州市区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里,藏着2100多份种质资源。以“中葡魅影”为代表的“中葡”系产品,刚上货架就成为新宠……请跟随记者的笔触,看河南葡萄如何把“量”的旧叙事,改写成“香”的新篇章。

  品质为王 阳光玫瑰为啥不“香”了

  “3.98元一斤,随便挑!”8月7日,郑州市纬四路边的水果摊前,促销喇叭声混着车流声,将三年前还高高在上的“葡萄贵族”阳光玫瑰,装进了寻常百姓的果篮。

  昔日40元一斤仍遭抢购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刚上市的本地阳光玫瑰,价格较往年同期明显下滑:路边摊售价低至每斤3.98元,小超市约5.98元,精品水果店则多在13.8元左右,整体下行趋势已成事实。

  郑州市诱怡佳鲜果店工作人员户振召告诉记者,三年前该品种39.8元一斤抢手得很,“如今种的人多了,供大于求,价格一跌再跌。”

  在种植端,价格下行压力更为直接。8月8日,荥阳一处葡萄大棚内,经销商赵建立透露,当日好果的地头收购价每斤3元,而这价格在今年已算不错。

  不过,市场分层现象同样显著。郑州市经纬花园的百果园水果店,将阳光玫瑰按果形、串形分级售卖,南阳邓州产地直供的A级果每斤22.9元,仍有稳定客群;焦作市武陟县郑蜜葡萄庄园的阳光玫瑰,经120多天自然生长,园区采摘价每斤15元至18元,批发价每斤七八元,仅在焦作本地就能售罄。

  “并非阳光玫瑰没了市场,而是劣质果难有销路。”郑蜜葡萄庄园负责人杜小亮的话,道出了市场的真实逻辑。

  曾经被誉为“五好学生”的阳光玫瑰,何以落入今日境地?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陈锦永指出,这并非品种本身“失香”,而是产业快速扩张中的阶段性失衡。

  陈锦永分析,这场失衡的根源,始于2016年兴起的种植热潮。2020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截至2024年底,保守估计已达150万亩以上。仅河南省种植面积就达15万亩,夏邑、郸城、方城等县的阳光玫瑰,占当地葡萄种植面积超70%。区域集聚效应虽显,但面积过大、品质参差、缺乏标准等问题,最终让产业遭遇市场“寒流”。

  消费者普遍反馈的“口感差,没了玫瑰香”,正是品质下滑的直接体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副研究员程大伟指出,阳光玫瑰适宜亩产应控制在4000斤以内,但不少农户为追求产量,将亩产提至七八千斤甚至上万斤,直接导致品质下降。

  布局矛盾加剧困境。河南普通果批发价已跌至每斤3元左右,而云南、广西通过反季节栽培,调节上市时间,前期优质果仍能维持每斤20~30元。同时,河南品种单一、早中晚熟搭配失衡致供应集中、竞争惨烈;电商平台9.9元包邮次果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再起。

  出路在“品质为王”。陈锦永认为,短期需控产提质、优化布局,让优质果主导;长期则需构建品种创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全产业链融合生态,实现从扩规模到提效益转型。

  底气何在 中国葡萄的“家底”在河南

  危机中,产业的根基早已在土壤里埋下底气。

  8月8日早上6点,郑州市果园南路的晨光漫过地头,推开一侧刻有“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大门,露珠悬在叶尖,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葡萄种质资源课题组负责人张颖的运动鞋已在草间踩出第一串湿痕。

  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藤蔓间,指尖拂过一片带绒毛的嫩叶,轻声介绍,这是浙江蘡薁葡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种,全国仅存1株,2015年从浙江临安山坡抢救回来。

  这隐匿在郑州南三环内侧的30亩圃园,实为中国葡萄产业的“基因银行”。2100多份葡萄种质扎根于此,覆盖世界葡萄属67%的种类,其中18个濒危野生种占全国总量64%。自1979年建圃,四代科研人以岁月为轴,在黄河岸畔筑起一座“种子方舟”。

  拱架撑起绿色穹顶,137米葡萄长廊如绿色隧道。“巨峰”枝繁叶茂,“中国原生刺葡萄”带刺生长,世界多样性与祖先馈赠在此隔行呼吸。

  “每株葡萄都有‘身份证’。”鲜食区的“郑艳无核”晶莹剔透,清甜如蜜;酿酒区的品种正酝酿着未来的醇香;野生资源区的毛葡萄叶片舒展,其蕴含的天然“抗癌尖兵”白藜芦醇,更是药物研发的珍贵宝藏。每一份独特的遗传性状,都为明天埋下更多可能。

  这些“活标本”正转化为产业动能。

  新郑观音寺镇五虎赵村的种植户孙洋洋见证着价值,她掀开大棚薄膜,望着累累垂挂的“郑艳无核”喜不自禁:“40多亩地全靠郑果所的种苗,从初夏到金秋,中葡金香等13个带‘中葡’本土良种接力上市,凭过硬品质,产地就能卖每斤10~15元的好价。”

  种质资源圃为全国的葡萄科研、育种、教学、种植提供超数十万份次的材料支撑,国内每年几十个新品种的诞生几乎都有这些种质资源的贡献。张颖说:“如今新疆的戈壁滩、山东的丘陵地、云南的干热河谷,都有种质创新的贡献。一个新品种能改变一个产业,这就是科技创新的赋能。”

  该课题组利用云南和河南的气候差异打造的“葡萄南南加代繁育模式”,做到了葡萄育种一年三代的突破。团队从2000多份资源中遴选“潜力股”:让抗病与优质“联姻”,给耐寒树嫁接早熟枝。13个“中葡籍”新品种由此诞生,而“中葡魅影”,正是其中最耀眼的新星。

  创新破局 河南葡萄成市场新宠

  6月的新郑辛店镇育种基地果香四溢,浓郁的芬芳并非来自花朵,而是一串串紫红葡萄。这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选育的新品种“中葡魅影”首次正式亮相,近50位种植户与专家齐聚见证其魅力。

  “葡萄拿近些,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课题组负责人张颖轻托一串葡萄介绍,指尖触及硬实的果粒,轻咬之下果肉清脆,汁水丰盈,玫瑰花香在口中绽放。果皮无涩、入口脆爽,糖度高达21%。果穗圆锥形规整,均重1200克,最大突破2000克。

  “中葡魅影”的优异表现不止于此。它结果性强,适合促早,栽后第二年即可挂果,实现早期丰产;对气候适应性强,在温暖少雨地区表现尤佳,耐贮藏,果穗可在树上挂果1个月,不退糖不退香。在云南栽培,4月初上市,把国内葡萄上市时间提前一个月,在郑州,从萌芽到成熟仅需约90天,4月上旬萌芽,6月下旬完熟,成为早熟品种中的一匹黑马。

  育种是场“万里挑一”的修行:要从万株材料里锁定那些性状稳定的“优质股”,再经数年扩繁观察,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往往要熬过十几个春秋。

  2015年,“中葡魅影”以阳光玫瑰为母本、早玛瑙为父本启动选育;2016年培育出1500株实生苗;2018年筛选出优异单株;2019年起在新郑、新乡等地试种……

  今年6月,“中葡魅影”在新郑的观摩会上初露锋芒后,迅速吸引了一众目光。仅仅两周后,又在郑州举办了另一场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客商赞不绝口。

  千县优品(河南)有限公司的韩伟说:“它在6月底就能成熟,完美填补了本地葡萄市场的空白期,市场潜力巨大!”

  商丘睢县的种植户刘贵周从栽培角度补充:“果粒着生牢固(果刷大),成熟后基本没有落果掉粒的烦恼,省心省力!”

  市场热度迅速转化为行动。新郑示范基地与郑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提供从苗木供应、技术指导到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推动“中葡魅影”标准化种植并走向全国市场。

  这颗凝结40年科研心血的葡萄新星,集“极早熟、高品质、特丰产、耐贮运”于一身,有望填补早熟红色浓香型葡萄市场空白,成为全国早熟葡萄市场的主导力量,点亮中国早熟葡萄市场新版图。

  阳光玫瑰的价格潮起潮落,映照着规模扩张的阵痛;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藤蔓年复一年抽枝,积攒着品种创新的底气;“中葡魅影”的破土而出,吹响了品质突围的号角。

  河南葡萄产业的转身,恰是中国农业的生动注脚:当“规模红利”的潮水退去,扎根种质创新、坚守品质升级的藤蔓,将结出更扎实的硕果。

  专家观点

  早熟品种是河南葡萄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主任 张颖

  河南作为葡萄生产大省,葡萄产业发展迅猛,产量从2000年的15万吨左右,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90.5万吨。但河南葡萄产业也面临着盲目跟风、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等挑战。

  首先是品种结构中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全省去年生产的90多万吨葡萄中,半数以上为阳光玫瑰,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7—9月葡萄的集中上市,参与全国大流通,鲜食葡萄生产规模过大,出现产能过剩,导致果实销售不畅,价格持续走低。

  其次,由于极端高温频发,河南省自6月就开始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7月更是出现了44.4摄氏度的极值,这导致今年葡萄普遍出现着色难,上糖难的问题,生产优质果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了效益。

  在此背景下,早熟葡萄品种成为产业升级换代的新方向。种植早熟品种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早熟品种发育期短,7月份以前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多雨,保证种植成功。

  二是,早熟品种用工少,投入成本低,是真正的节本增效。

  三是,早熟品种可以避开大量果品上市的时间,增加市场竞争力。

  河南葡萄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早熟葡萄品种。加大对早熟葡萄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力度,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条,从而提升河南葡萄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