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德馨技精映初心丨上工重在治未病,银针起落中药香

2025-08-17大河网

【编者按】白衣执甲,任重道远。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诊室里耐心问诊,于手术台旁精准操作,在急诊室中与时间赛跑,用专业守护着万家灯火……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大河网推出《德馨技精映初心》特别策划,聚焦医生群体的梦想与坚守,聆听他们的“医”路心声。

大河网讯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从医十多年来,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玲燕,对于“治未病”有着深刻的感悟。

擅长针药结合防治慢性病、精于中医辨证施治的张玲燕有着这样的一个心愿: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宣传治未病,让更多的人从“治病”转变成以“防病”为主,更大程度地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医疗负担。

因病立志做“上工”

张玲燕医生的办公室门后,悬挂着一个不久前患者赠送的锦旗。

在张玲燕看来,长时间以来,她都把这位患者当作自己的妹妹。患者当时患有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超重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生育。根据分析诊断,这些其实是肥胖引起的一系列的代谢问题。

经过辨证施治,采取针药结合治疗后,女孩儿的体重成功降了下来,月经也规律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受孕问题。现在,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每一次成功地解决患者的难题,都进一步坚定了张玲燕行医的决心。谈起学医的初心,张玲燕笑着说,最初的时候仅仅是因为高中期间自己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性地生病请假,有时正跑着步突然就晕倒了。因此,父母对她最大的期望是,自己能够给自己看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高中三年里,那一碗又一碗的苦涩的中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中药,解决了她的健康问题,所以后来她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医生这条路。

研究生毕业后,张玲燕来到了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工作。十多年来,她也经历了对“治未病”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核心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强调在疾病发生前主动干预而非被动治疗。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正是“治未病”的关键窗口期。

张玲燕说,《黄帝内经》记载“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很多疾病都是“防大于治”,把预防做在前面,人就不容易生病。通过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运动导引及针灸、中药等手段,可有效防治疾病的进展。

所以,好的医生应该做“上工”。她的理想,就是做医生队伍里的“上工”。

春风化雨强初心

从事治未病工作以来,有无数的瞬间让张玲燕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

她回忆说,前几年,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遇到了失眠问题,整夜睡不着觉,让她心烦急躁、头晕头昏,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通过将近一个月的中药及针灸调理,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睡眠好了,心情也好了,也没有头晕头昏了。

疗程结束后,患者突然提了一个要求:“张大夫,你能不能把口罩摘掉?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谁治好了我的病,我就想知道治好我的大夫到底长啥样。”这个瞬间,让张玲燕热泪盈眶。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亚健康状态也颇为常见,有时身体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症状,但理化检查没有异常,这就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前来治未病的“患者”,年龄都相对年轻,张玲燕说,治未病的调理方法比较多样化,通过中药,通过一根小小的针,通过拔罐、刮痧等治疗方式就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

治未病,不是大刀阔斧,而是防微杜渐、春风化雨。就是在如沐春风的治疗过程中,她与很多“患者”都处成了朋友,她提到有一年年三十儿要值班,没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名患者知道后从家拿着包好的饺子送来,让她觉得无比温暖,患者的心意代表着他们的认可。

“我对当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也更热爱这个职业。真的是就两个字:值了。”张玲燕说,现在她更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去解决患者的病痛。

持之以恒助健康

近些年来,大家对中医的关注、对防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大家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1,其他都是0,健康没了,其他啥都没了,所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然而,网络上如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医疗资讯内容,良莠不齐,不少内容的准确性难以判断。张玲燕说,当不明白自己身体状况的时候,不要到网络上去“对标”。中医存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同样的症状,证型不一样,治疗方法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更多准确的健康宣教和科普。

张玲燕所在的医院及科室,平时经常进单位、下社区开展一些中医药文化宣讲活动。义诊的时候,他们也会积极宣教健康养生方法,以提升公众对中医药和治未病的认知。

治未病的理念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贯穿了全生命健康周期。作为一名治未病科的医生,张玲燕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说,希望能够通过健康宣教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认识治未病,了解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少生病、不等病,通过“治未病”来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刘瑞朝 秦臻/文 魏凯/摄影 刘昱渤/海报)


编辑:陈梦伊  审核 :银新玉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