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蓝色街巷里,伊犁的琴声回荡着多元交融的乐章

2025-08-20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蓝色的门窗依次排开,街巷深处传来阵阵车辙声,维吾尔族老人驾着满载游客的马车缓缓走过,仿佛在时光里穿行。六星街的彩色屋舍间,俄罗斯族女孩正轻拭父亲珍藏的手风琴,哈萨克族小伙指尖拨动琴弦,悠扬的旋律渐次飘远……

8月19日,“精彩新疆·丝路有约”主题采访团走进伊犁伊宁,在喀赞其文化旅游区和六星街的街巷与市集间,触摸这里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脉动。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枢纽,伊宁自古便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多民族迁徙、交融的十字路口。今天的伊宁,依旧延续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

图为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

喀赞其蓝色小巷的舞台上,维吾尔族编导苏比·海米提正指导各族演员依次登场。舞台灯光下,身着艾德莱斯绸裙的维吾尔族姑娘舞步轻盈,哈萨克族小伙的皮质坎肩泛着光泽,蒙古族、锡伯族等演员也各展风采,共同绘出一幅流动的民族画卷。

“这些蓝色的门窗,藏着我们对海洋的向往。”苏比·海米提说,靛蓝与天蓝在建筑中大面积出现,不仅寄托着当地人对纯净与辽阔的追求,也成为多民族共处的视觉符号。“喀赞其是多民族聚居区,我们的表演融汇了各民族的艺术元素,既展现新疆的多彩,也让游客在舞蹈和歌声中读懂这里的多元。”

图为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内的陈列品。

循着旋律步入六星街,巴扬琴的乐声如流水般从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的彩色木窗中溢出。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古老的笙曾远传西方,成为手风琴的鼻祖。百余年前,俄罗斯移民把巴扬带到伊宁,在伊犁河畔扎根开花,也造就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珍藏馆。

“我的家族自爷爷那一辈便定居在这里,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父亲15岁时收藏了第一架手风琴,如今已有52年。”馆主蕊塔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俄罗斯族人,她告诉记者,馆内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架手风琴。“把手风琴珍藏馆设在六星街,就是希望更多人来这里聆听、感受,把伊犁的这份宝藏展示给世界。”

少数民族姑娘表演舞蹈。

“来新疆之前,我以为这里只有令人沉醉的自然风光,直到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我才明白,真正的新疆藏着更多惊喜。”来自哥伦比亚的游客娜塔莉亚说,这里不仅有热情友善的人们,还有多民族和谐共居的画面,以及丰富多样的语言与文化。“在当今仍受战争困扰的世界,新疆展现出的这种文化交融与和谐共处弥足珍贵,也值得更多人了解。”

图为喀赞其老街内的当地民居。

新疆的多元并非简单拼接,而是深度交融。喀赞其的舞台上,不同民族的舞步踩着同一个节拍,旋转跳跃间织就文化交汇的锦绣画卷;六星街的琴声里,不同民族的乐手围坐一堂共同弹唱,让旋律在风中和鸣。正是在这样的独特魅力与和谐氛围中,新疆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缩影。(周金淼)

推荐阅读

快看!天山脚下,南阳艾草正悄然生根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荡漾着人与自然的诗意之约

这份锡伯文报纸,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对西方谬论的有力回击

新疆美食全揭秘!馕饼之外的N种硬核美味等你来尝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