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太行山下,小城“好耍”——解码中原文旅“黑马”辉县市的创新实践之路

2025-09-11大河网-河南日报

五龙山景区游乐场。

宝泉旅游区祥云观景平台。

悬崖上的黄岩根民宿。

南太行成徒步爱好者“天堂”。

  □本报记者 赵振杰 王永乐 本报通讯员 杨治国 郭冬青

  当传统景区仍在“门票经济”中徘徊,辉县市却以“双5A景区”(宝泉、八里沟)为支点,撬动了一场全方位的文旅嬗变惊艳世人:多项悬崖极致体验破空而出,室内深海潜池落户太行腹地,不出县城就能近距离接触大熊猫,乡村匹克球场办起国际赛事……凭借场景革命、跨界融合与服务升维,这座93万人口的中原县城正以“黑马”之姿闯出文旅转型新路径。

  2024年,辉县市创下1909万人次游客接待量、82.76亿元旅游收入的惊人纪录,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突破10%。从“好山好水好无聊”到“一步一景步步震撼”,从徒步天堂到脱口秀剧场,从滑翔云端到骑马撒欢,辉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潮”起来,变得越来越好玩。

  1 打破“山水审美疲劳”

  南太行的崖壁仍是那片崖壁,但辉县的山水已不再是传统的山水。

  在宝泉崖天下园区,世界落差最大的悬崖过山车正进行测试。钢轨如游龙盘绕垂直峭壁,轨道离崖面最近处仅1.8米,工程师李振涛告诉记者:“每颗螺栓都经过10万次疲劳测试。”这种极致追求催生了悬崖蹦极、飞拉达攀岩等13项极限产品,彻底打破“好山好水好无聊”的魔咒,成为游客必去“打卡地”,使景区二次消费占比跃升至65%。

  太行山不缺奇峰险壑,缺的是让山水“开口说话”的密钥。在宝泉景区建设指挥部,景区负责人张海明指着地图上的红蓝标记,揭示出破局之道:“我们要把每滴水、每块石都变成叙事符号。”于是,悬崖极限体验产品上线,丹壁悬崖建宿集群落,原本“一眼望穿”的山水,几年间化作全景沉浸式剧场。

  更宏大的世界级景观在宝泉已然诞生。祥云观景台、L形洞穴电梯两大吉尼斯纪录创造者与中国首个单体单层最大往复式索道交织,形成“一步一景、步步震撼”的沉浸式体验,不断刷新着游客认知。同时,景区智能雾森系统每日喷涌5℃—8℃冷气,配赠老冰棍,让伏天登山需穿外套的“反季节魔法”引爆社交平台。

  张海明介绍,目前宝泉形成了“春赏花、夏戏水、秋拾趣、冬玩雪”的全时体验链,已然步入“没有淡季,只有旺季、旺旺季”的良性循环,今年7月单月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全年有望突破400万人次。

  把山水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辉县思路清晰。五龙山景区CVn-30潜水基地内,90后姑娘陈薇不出河南便体验了30米深潜的魅力。“连气泡声都被放大,像置身外星海洋”。这套生命支持系统已衍生出水下考古研学、深潜摄影等高端产品,单日营收抵得过传统景区门票收入。

  依托26℃的天然峡谷优势,关山峡谷漂流成为夏日“爆款”,玻璃水滑道融合速度与视觉刺激。万仙山则推出了躺平式的“窝囊版”漂流,适合亲友组队,在猝不及防的浪花中收获清凉。

  “漂流可以不用尖叫、不用划船、不用手忙脚乱,平躺在水面上,像树叶一样随波逐流。”刚在万仙山景区体验完“窝囊漂流”的李婉在社交平台分享她的惬意。

  2 “花式”焕新乡村空间

  今年30岁的陈鹏,以前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每天朝九晚五,办公室一坐、盯着电脑一整天。他偶尔会感到枯燥、无聊、坐不住。

  2024年10月,一次偶然的南太行徒步经历,让他打开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就是双岭连穿,虽然累趴了,但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在大自然中随意撒欢的感觉真好。”

  陈鹏所说的双岭连穿,指的是辉县的最高峰十字岭与山西陵川县的最高峰王莽岭之间的徒步路线,这条小道海拔高达1500米,一路上清幽的峡谷、嶙峋的怪石、遍地野花的高山草甸以及喀斯特地貌,云海、日出日落等壮丽景观一应俱全。

  正是因为“双岭”穿越的魅力无穷,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户外爱好者。有人说,没走过双岭穿越线的人不算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河南的驴友们更是把这里当作检验自己是否成“驴”的标准。

  徒步之余,为吸引游客慢下来、坐下来,辉县市陆续在乡村打造了一些“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体验新空间。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正让辉县乡村焕发新生。

  在冀屯镇的匹克球场,白天是村民健身的广场,入夜后则变身炫光赛场。就在一个月前,亚洲匹克球公开赛在玉米地旁举办,空气中混合着泥土清香与青春荷尔蒙的气息。目前,冀屯镇已成功打造全国首个“亚洲匹克球联盟小镇”,让这项新兴运动在乡野间扎根生长。

  渴望飞翔的旅人可在两大滑翔基地实现凌云梦。南太行舒克滑翔营地从海拔960米高的起飞场跃入云霄,820米的飞行落差让人在风中感受自由真谛。经验丰富的教练全程操控,甚至会在云端指导拍摄角度,让新手也能轻松收获“与蓝天同框”的大片。

  而薄壁国际滑翔基地则以其平缓开阔的起飞场和频现的云海奇观,成为初体验者的理想选择——俯瞰间,嶂石岩地貌、原始森林和镶嵌山谷的薄壁水库尽收眼底。

  在辉县极玩星球露营基地,骑马与露营的乐趣完美交融。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向山野,游客跨上骏马,沿着蜿蜒的小道缓行,马蹄声与鸟鸣交织,掠过山林与草甸;午后,营地帐篷错落支起,天幕下摆开野餐垫,烤肉香气与咖啡香弥漫,孩子们追逐嬉戏,大人们则围坐畅谈。

  夕阳西沉,散落山间的民宿点亮温暖灯火。日前,全省“文化进民宿”活动在宝泉旅游区黄岩根民宿启动,剪纸、太行柴瓷等工艺与山水画廊交相辉映;沙窑乡新庄村由西安美院师生设计的“石屋公社”颠覆传统逻辑,村民赵大爷的厨房变身共享餐吧:“上海客人学做咸米饭,韩国团游客体验打香篆,昨晚光卖香粉就赚了三百元。”当“睡一晚”升级为“学一手”,山居时光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全新意义。

  南太行咖啡学院通过“赛事引流+民宿联动”形成“咖啡旅居”新场景。创始人张建辉的理念是:“让游客不仅是带走一杯咖啡,更要留下对太行山的美好记忆。”

  在这里,南太行咖啡学院飘散的醇香与滑翔伞划过的弧线,古老石屋与荧光球场,凿山精神与潮流运动,共同编织出一幅动静相宜、古今交融的乡村新画卷。

  3 实力“宠客”美誉“加甜”

  流量时代,“宠粉”就是生产力。辉县深谙此道。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中国国家地理》封面上的南太行,正被年轻人以独特方式重新解读:“这么美的风景不在书里,而在我脚下”“如果你最近不太行,就去太行山变成‘行人’”……各种冷幽默段子频上热搜。

  交通格局的巨变让南太行就在脚下。新晋高速开通后,“峡谷林立”变“高速平原”,八里沟、万仙山、宝泉等景区实现“无缝衔接”。“6个高速口、1小时交通圈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辉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张进朝介绍,全域2107公里公路如动脉铺展,108公里高速公路贯通南北,1689.3公里农村公路深达乡野。

  智慧服务精准至分钟。“布设137个物联感知设备,游客从高铁站到任一景区误差不超过5分钟。”辉县市交通局局长王志强表示,这套“旅游神经网络”使旺季交通投诉率下降92%。

  景区更是“宠粉”到位。宝泉景区将排队通道变为欢乐舞台,搭建休闲座椅和电视大屏,策划魔术、杂技等互动演出,让等待成为享受。八里沟推出速通VIP服务,商务车接送+专属管家陪同,免排队、定制路线、避开人潮。

  甚至拍照都成为服务内容。宝泉旅游区直接搭建巨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模型,手把手帮游客寻找最佳机位:“不仅要拍出太行气势,更要记录情感共鸣。”这些暖心细节让辉县在社交平台频获“宠客”美誉。

  “在辉县,景区不扫兴,城市像老友。”一位徒步爱好者道出游客们的心声。被游客称为河南最良心、最宠顾客的宝藏景区的五龙山更是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演艺和NPC互动,让游客情绪值拉满。

  美食是旅行中不可缺少的体验。在辉县,万物皆可糖醋味,麻辣烫也不例外。美食达人乌啦啦半年前打卡辉县美食,连发多条视频,大赞不已。其中,“吃一口好通透”“五块钱的饼目前是无敌的”以及“吃得身上暖洋洋,吃得心里亮堂堂”等赞誉之词频频出现,这让辉县“香香市糖醋县”的美誉更加“甜”。

  吃完以后如果你还觉得少点啥,辉县还在每周末为游客们准备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笑果”盛宴——脱口秀专场演出,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喜剧的即时魅力。游客袁莹观看后感慨:“来辉县玩,身心通透,演员们的段子既扎心又温暖,原来生活中的小烦恼也能用笑声化解。”

  为什么是辉县?答案藏在历史与创新的交响中。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介绍:“600年前中原第一玩景古村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便以‘雅玩’闻名,文人墨客在此吟咏山水。”今天的辉县,将这种“玩”的精神升华为产业创新哲学——以悬崖为舞台,以溪流为纽带,用世界级场景重塑空间维度,用跨界融合拓展产业边界,用情感服务深化体验深度。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地理屏障到情感纽带,辉县的实践证明:文旅的本质不是贩卖风景,而是创造共情与感动。当每一块太行岩都成为沉浸式舞台,每一条山溪都流淌共情式服务,“诗与远方”便不再是遥远理想,而是可触可感的温暖现实。这座曾以“战天斗地”闻名的城市,正用最现代的叙事重构山河,为中国县域文旅转型提供一场生动的“辉县实践”。

  夜幕下的回龙挂壁公路,北斗卫星为最后一批徒步者导航。悬崖酒吧里,德国背包客安娜在留言墙写下:“这里的石头会呼吸。”或许,这正是辉县文旅实验的终极隐喻——当八百里太行从地理屏障蜕变为情感纽带,山间仿佛氤氲升腾起一个资源型县域向高附加值产业跃迁的炽热决心。

  记者手记

  从“造景”到“造境”

  □本报记者 王永乐

  走访辉县,与其说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文旅转型的沉浸式课堂体验。这座豫北小城以“双5A景区”为支点,撬动的不仅是游客量1909万人次、旅游收入82.76亿元的惊人数据,更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文旅发展哲学:山水不再是静默的风景,而是可感、可玩、可共鸣的叙事主体。

  辉县的蜕变,首先源于一场“场景革命”。在宝泉崖天下,世界落差最大的悬崖过山车、吉尼斯纪录的祥云观景台、L型洞穴电梯,不再是简单的设施堆砌,而是将自然禀赋转化为情感体验的精密设计。更妙的是,智能雾森系统喷涌冷气配赠老冰棍的“反季节魔法”,让自然山水与人性服务无缝衔接,重新定义了“山水审美”。

  乡村空间的“花式焕新”更令人惊叹。匹克球场从村民广场变身国际赛场,滑翔基地让凌云之梦照进现实,石屋公社里村民的厨房成了共享餐吧——这些跨界融合并非生硬嫁接,而是基于在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些实践说明,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共生共荣。

  辉县最动人的,是其“宠客”的诚意与智慧。从精准至分钟的交通导航系统,到将排队通道变为互动舞台的暖心设计,甚至手把手帮游客寻找最佳拍照机位的细节,无不体现“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升维。这里的美食万物皆可糖醋味,这里的夜晚有脱口秀专场消解疲惫——文旅创造感动,而感动藏于每一处细微的共情。

  辉县的启示或许在于,文旅转型并非资源禀赋的竞赛,而是认知维度的突破。它用悬崖舞台、深潜秘境、乡村赛场告诉我们,当山水被赋予叙事的能力,当服务渗透至情感的缝隙,“诗与远方”便能跨越地理屏障,成为触手可及的温度,人潮也就会逆流而归。这座小城,正为中国县域文旅书写着一份兼具想象力与执行力的生动答卷。

  本版图片均由辉县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