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亮未来生活——2025年服贸会描绘民生服务新图景
参观者在看“水环境侦察兵”的地表水及排水管网监测终端。本报记者 洪星 摄
◎本报记者 华凌
编者按 金秋九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如期而至。从守护碧水清波的“水环境侦察兵”,到陪伴学生成长的“京娃”智能体,再到能规划旅游行程的数字人……本届大会上亮相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正在重塑生活场景。它们以数智技术为基,在环境、教育、文旅等领域落地生根,勾勒出未来生活图景。本报今日推出特刊,带读者走进大会现场,展现科技赋能民生的生动实践。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在服贸会各大展厅,一批融合前沿技术的创新产品集中亮相,涵盖环境、教育、文旅等领域。它们以硬核科技为支撑,打破传统场景局限,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水环境侦察兵”:守护碧水清波
在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展厅,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名为“水环境侦察兵”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在该展厅播放的讲解视频中,水面漂浮的一个个小型圆盘看似普通,实则是集成尖端技术的智慧水质监测系统——“水环境侦察兵”的终端设备。
“‘水环境侦察兵’为水环境治理装上‘智慧之眼’,主要采用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黎明介绍,该技术源自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该公司创始人鲍捷于201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作为纳米级半导体晶体颗粒,量子点具备光谱响应范围广、灵敏度高的特性。该公司技术团队以这种材料为基础,研发出高性能量子点光谱传感器。
这款传感器凭借小型化、便携化的优势,可灵活搭载水质监测浮标、移动检测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是组成“水环境侦察兵”的核心感知单元。“水环境侦察兵”通过量子点光谱传感器等感知终端,可对复杂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秒级精准检测。
“水环境侦察兵”不仅能实时监测水质,还可以对污染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结合多点位数据完成污染源精准溯源,为水务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目前,“水环境侦察兵”已经在全国20余个城市投入使用。例如,在北京南沙河,当某点位化学需氧量出现异常,“水环境侦察兵”仅用3小时便能够协助工作人员锁定并处置污染源,较传统排查效率提升数十倍。
王黎明介绍,未来“水环境侦察兵”的量子点光谱传感器还将施展更多才能。例如,量子点光谱传感器可以被植入手机,人们通过拍照即可快速检测牛奶新鲜度和水果糖分含量。再比如,搭载量子点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精准探测土壤与农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为智慧农业提供有力支持。
智能“鹰眼”:毫米级精度保障比赛公平
在服贸会体育服务展厅,大量体育爱好者围在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网球鹰眼系统四周。“在网球比赛中,球落点争议是常见问题。这款智能网球鹰眼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类争议。”该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智能网球鹰眼系统主要由布设在赛场的多台高速摄像机以及先进的三维建模、轨迹追踪算法等构成。其中,高速摄像机如同“鹰眼”,可以实时获取网球飞行速度、旋转角度及空间坐标。轨迹追踪算法则可以将比赛空间精确划分成毫米级网格单位,动态模拟出网球精准的3D运动轨迹。这套系统可以对网球运动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监测,其数据精度与实时性远超传统人工测量方式。
在比赛中,智能网球鹰眼系统可以在落球瞬间,生成直观的3D模拟挑战画面并同步输出至场地大屏幕,快速给出“IN/OUT(界内/界外)”判定结果,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判罚引发的纠纷,保障比赛公平。比赛结束后,该系统还能够自动统计双方球员的发球成功率、回球落点分布等数据,并生成可视化落点图例,为球员复盘训练、教练制定战术提供依据。
智能网球鹰眼系统不仅能够解决争议,还可以辅助训练。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的预设训练题库选择训练内容,系统随即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并在训练过程中实时提供击球速度、击球高度、过网高度等数据,大幅提升训练效率。
与此同时,利用智能网球鹰眼系统的核心技术,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还研发出应用于其他赛事中的产品。
技术团队研发的足球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及虚拟越位线系统获得国际足球联合会官方认证,被应用于亚足联杯、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等国际赛事。他们研发的智能乒乓球系统是唯一获得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授权的视频回放系统,已经服务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乒联世界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赛事,同时被用于国家队与省队训练中。
“京娃”智能体:陪伴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服贸会教育服务展厅,为北京中小学生打造的首批“京娃”智能体——“京小健”与“京小壮”凭借可爱的外观与硬核科技,备受参观者关注。“京小健”聚焦学生身心健康,“京小壮”则侧重服务课间活动。
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京小健”以多模态传感技术与AI算法为核心,依托智能手环、校园终端等设备,实时收集学生的心率、睡眠时长、运动频次等生理与行为数据。通过先进的AI算法,“京小健”可以精准绘制学生个体健康画像;结合心理行为分析模型,还能够敏锐识别焦虑、抑郁等情绪倾向。
在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首都体育学院等的技术支持下,研发团队还为“京小健”打造了“AI健康师”功能:基于学生健康数据,为他们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京小壮”则通过物联网平台连接AI体育终端、智能机器人等设备,集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生成三大核心技术,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实时评估学生体育动作标准度、识别课堂情绪状态。
例如,“京小壮”的久坐监测系统,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获取学生久坐时长,并及时向班主任发送提醒。“京小壮”的课间趣味运动系统则借助AI运动识别技术,实时指导学生完成引体向上等动作并统计运动数据,如同一位“随身小教练”。
展厅工作人员介绍,“京小健”与“京小壮”有望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基础设施,为全国智慧教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北京方案”,让科技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AR拼搭积木:解锁动物科普新方式
在服贸会文旅服务展厅,一群孩子围在“科技少年万物共生——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展品前,用家长的手机对着积木扫描。这款产品由北京动物园与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这套AR拼搭积木整合了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与语音合成等前沿技术,将科普方式从传统的静态呈现,升级为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的动态体验。”北京动物园文创经营科科长任旻介绍,AR拼搭积木造型为大熊猫、红腹锦鸡等6种中国本土珍稀动物。孩子们拼搭积木后,只需用手机或平板扫描积木模型,手机或平板就会立刻播放专业科普讲解,内容涵盖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生存现状。在播放讲解的同时,手机或平板屏幕会呈现与积木等比例的3D动物模型。该模型支持360度旋转展示,让孩子仿佛置身真实的动物世界。
“孩子拼搭积木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任旻进一步说,孩子们将零散的积木组合成完整的动物造型,不仅能够锻炼空间思维与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自然领域的探索兴趣。这种“动手实践+沉浸式体验”的模式,让动物科普变得更有趣,也更容易被儿童和青少年接受。
任旻介绍,未来,研发团队将进一步拓展这款AR拼搭积木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与学校课程深度结合,为科学、生物、美术等学科提供具象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丰富动物种类与科普内容,开发互动游戏功能。他们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够参与动物保护事业,为提升全民生态素养贡献力量。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