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这一“刻”,在安阳对话世界

2025-09-13大河网

  大河网讯 9月12—14日,第二届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品味中国·安阳时刻”主题交流活动在安阳举行。

  如何形容古都安阳与世界交汇的这一“刻”?一起从对话、开放与共生中寻找“答案”——

  对话:以文会友的时代新章

  9月13日上午,“品味中国·安阳时刻”主题交流活动在殷墟博物馆举行。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文明跨越千年的密码及时代价值”和“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的国际文化交流”两大主题展开对话。

  平遥模式、古籍的数字化保护……“我们深刻认识到,文明真正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存,更在于‘活化’。”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介绍了该基金会让文化“活”起来的成果。

9月13日,“品味中国·安阳时刻”主题交流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从考古视角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他表示,考古工作者有责任通过出土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迹,梳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细节,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文明脉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印尼刮痧”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印尼中医师协会主席洪维浩用这个例子证明了中国文明与印尼人民深远而紧密的联系。“文明的力量在于互学互鉴,文明的光辉在于跨国交融。” 洪维浩说。

  文化为媒,文明为桥,中外嘉宾齐聚一堂,有关文化交流融合的思考在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开放:文化脉络的发展脉动

  安阳,惊世甲骨在此挖掘,低空经济由此高飞。活动期间,安阳便以此种古今共生的活力面貌迎接众人。

  9月12日,嘉宾们参观、考察了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汤阴羑里周易博物馆等景点。肯尼亚籍留学生阿布说:“安阳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十分深厚,也非常重要,对于我和其他喜欢中国历史与文明的人而言,参观博物馆以及真正身处安阳这座城市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

参加第二届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品味中国·安阳时刻”主题活动的中外嘉宾齐聚安阳。

  事实上,嘉宾们走过的这片土地始终对世界敞开怀抱:安阳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今年1—8月的入境游客达14.5万人次,是去年全年总量的2.4倍。办盛会、迎宾朋,安阳与世界的交集愈发宽阔。

  除了文化底蕴,活动期间,安阳还释放出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

  9月13日下午,嘉宾们前往无人机产业园、蓝天实验室进行考察,并开展相关产业交流活动。

  蓝天实验室联合研发的15款警用装备亮相第十二届国际警博会,80余种“安阳造”无人机产品参展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2024年低空产业规模达16.5亿元……低空产业的强劲活力是安阳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印证。

  “安阳的经济活力让人惊喜。”来自孟加拉国的扎卡里亚说,这次活动提供了一个让世界了解安阳的机会,也打造了一个向世界介绍安阳的契机。

  共生:万物互联的合作未来

  在“品味中国·安阳时刻”主题交流活动上,由志愿者扮演的“周文王”联合留学生发出《周易》与四大全球倡议。

  《周易》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应全球发展倡议,“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对应全球安全倡议,“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应全球文明倡议,《周易》的阴阳流转对应全球治理倡议。

  安阳是《周易》的发源地,在此发出《周易》与四大全球倡议,无疑是一场跨越历史和地域的演绎,也是一次全球发展与安阳文化的交流,更是一份文明共融共生的合作启示。

《周易》与四大全球倡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源头活水’就是我们文化中的精华,要拿它去跟世界交流合作。”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说,甲骨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把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同时也从其他文化中吸取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在主题展示环节,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同样值得一提,甲骨文、青铜器……一个个安阳元素在AI的创作下栩栩如生,揭示着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未来融合之道。

  “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不仅是汉字源头,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见证。这些文化遗产中蕴藏着解决当代问题的重要启示——包容、共生与创新。” 耿静说,只有让老传统融入新场景,文明才能释放出持续的发展动能。

  据悉,9月14日,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们还将前往安阳林州,欣赏太行美景,感悟红旗渠精神,与世界交汇的“安阳时刻”正指向熠熠生辉的开放未来。(麻文静 桑栋亮)

编辑:陈梦伊  审核 :刘杨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