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中国现代文学馆推出新展: 从作家手稿中感悟抗战精神

2025-09-15人民日报海外版

观众在展厅内观展。李鹏 摄(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

  本报电(徐妍迪)日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展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一级文物为核心展品,生动呈现先辈们“拿笔杆代枪杆,争取民族之独立;寓文略于战略,发扬人道的光辉”的故事。

  1938年盛成《台儿庄手稿及纪事》、1939年王礼锡《笔征日记》、1946年闻一多《九歌(古曲翻新)》等国家一级文物;萧红《生死场》、老舍《四世同堂》、臧克家《津浦北线血战记》、冯至《十四行集》、徐光耀《小兵张嘎》等经典作品初版本及手稿;《解放日报》《抗战文艺》等战时报纸期刊;萧乾在二战欧洲战场上使用过的防毒面具……近300件手稿、书信、日记、报刊、图书版本等各类展品,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载体。展览通过设置“民族觉醒”“抗到底”“天地英雄”“为人类正义而战”“人间正道”5个单元,全方位展现80多年前烽火交织的岁月里,文学如何担负起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使命。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激发人民斗志、提振民族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希望读者和观众,能够从手稿的墨痕中,回望真实历史、感悟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抗战文艺作品原稿,并通过作品介绍了解作家经历及创作背景。老舍的《四世同堂》以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小羊圈胡同百余个人物在国难中的命运沉浮;陈白尘等剧作家以卢沟桥为题材,拿笔当枪、用台词当子弹,在守住文化阵地的同时,寄托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更有一批抗战文学刊物涌现:《抗战》传递战讯,《救亡日报》汇聚名家呐喊,《抗战文艺》“以血泪为文章,为正义呐喊”……在展览中,观众可在老报刊上感知历史烽烟,与抗战文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据了解,“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展览是中国作协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入选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将开放至2026年8月31日。

编辑:祝萍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