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条件、不降标准、不言苦累!揭秘“国赛”背后的“神秘天团”
大河网讯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渐入尾声,这场汇聚了全国技能精英的盛会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与拼搏精神,更见证了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不讲条件、不降标准、不言苦累!”他们来自医疗、应急、电力、消防、通信、场馆运营、建设、交通等多个领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织出一张安全、有序、温馨的保障网。9月23日,记者走近这些幕后工作者,倾听他们全力以赴做好大赛服务工作的故事。
馆长团队:运筹帷幄,场馆运行的“最强大脑”
他们是场馆的“最强大脑”,从设施的细微维护到应急的迅速响应,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
面对庞大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郑州航空港创新推出“馆长负责制”,构建起“总馆长+执行馆长+行政馆长+专班人员”的层级管理模式。177人的服务团队每日早出晚归,从设施维护到应急响应,全方位保障全馆高效运营。
“在优化服务方面,行政馆长协调各领域专业人员,提供全天候的设备设施及参赛观赛服务保障,全力确保电力供应万无一失、通信网络快速稳定;在保障安全方面,与公安、消防、应急安保等专业人员建立应急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消防安全无虞、参赛观赛秩序井然。”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统计局副局长武政伟说。
“这个模式有力实现了对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的32个场馆、会议中心、登录厅以及各个停车场等所有区域的服务保障全覆盖,真正做到服务保障无死角。”郑州航空港区招商工作部会展工作办公室主任安蔚蔚表示。
行政馆长每日6点30分前到岗,落实“首到岗、末离岗”,随时待命、快速响应,成为赛事秩序维护的守护者。
安全堡垒:全方位守护,筑牢“国赛”安全防线
“安全是赛事的生命线,我们时刻紧绷这根弦。我们的工作状态是——白天走、干、讲,用脚步踩出一条安全的通道;晚上读、写、想,用预判迎战下一处隐患。”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执勤队员丁振雷说,赛事期间,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紧密协作,构建起高效的指挥体系。“我们严格按照值班制度进行人员排班,每天白天进行巡查,随时进行反馈,晚上再集中梳理发至各个场馆并跟进解决,切实做到问题不过夜,为赛事平稳推进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交通疏导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赛事的‘绿色通道’。”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赛”期间,港区交警对赛事场馆周边道路进行了全面规划和优化。在赛事高峰期,他和他的团队更是坚守在岗位上,指挥交通、疏导车流,全力保障大赛交通安全顺畅。
郑州航空港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邵乾超则带领着他的“火焰蓝”战友们,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消防安全防线。“我们秉持‘以外圈保内圈,以内圈保核心圈’的方针,投入189人和29辆消防车,设立前沿指挥部,明确一馆一策一团队,检查宣传一体化,全方位巡逻赛事相关区域。”一旦发生火情或其他紧急情况,他们将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安全是赛事成功的前提,我们消防部门责无旁贷。”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局建设服务中心杜文杰表示:“赛前我们对场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从建筑结构到设施安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连日来,建设服务中心50余名工作人员驻守会展片区,分组分区域排查场馆工程细节处理和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即时交办并要求限时处理。
温情服务:专业与热情交融,传递“国赛”温度
在赛场内外,一群身穿统一服装的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小组领队杨志杰说,“这支近2000人的志愿者队伍,承担了路线指引、辅助安检、答疑解惑等服务工作”。他们身着统一服装,穿梭在赛场内外,用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温暖了参赛者和观众的心。“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能为选手和参观群众解决一些事情,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们是选手和观众最坚实的健康后盾。”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急诊科主任侯懿鸣坚定地说。本次大赛,组委会后勤保障部医疗保障组抽调省市区优质医疗资源,共统筹调派121名医护人员、9辆救护车,分比赛场馆、选手村、入住酒店三个区域,设置45个医疗点位实施定点保障。“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开展了突发医疗应急事件处置演练,对比赛场馆、‘选手村’、入住酒店进行了多轮次全方位的消杀,确保发生突发状况时都能得到迅速响应。”
由于场馆各区域之间距离较远,摆渡车就成了游客和工作人员往来各区域的重要工具。“交通枢纽局精心组织调配了50台公交摆渡车,开通了内外两条环线。每日发放班次多达580余趟次,全力保障3.5万人次的出行。”郑州航空港区交通枢纽局道路运输管理中心主任张青峰表示。
科技双翼:双轮并驱,共筑大赛稳定之基
电力部门未雨绸缪,配备应急发电利器,确保电力供应如磐石般稳固;通信部门则提前部署,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电力是赛事的命脉,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这条命脉的畅通无阻。”郑州航空港兴港电力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娜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为确保大赛用电无忧,作为电力主管部门的区发展统计局靠前指挥,兴港电力、国网港区供电公司提前两个月投入紧张筹备,调配近500名电力保障人员,以及大量应急发电设备,构建起“主管部门+电网企业+用户”三级联动机制。“我们实现了零闪断、零故障、零差错的成绩,这是对电力保障工作的最好肯定。”
“通信保障作为大赛活动顺畅运行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差错。为了做好赛事期间通信保障工作,我们积极组织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预置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车辆30余辆,安排通信保障人员300余人,随时准备应对各类应急突发状况,有力保障了开幕式及各项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郑州航空港区科技工信局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科科长刘祎说。
协同共进:多方携手,确保赛事顺畅进行
为确保大赛场馆运营高效、赛事顺畅进行,郑州航空港围绕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搭建起以“馆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作为赛事所在场馆,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营团队同样功不可没。“我们每日投入1600人次的人力支持,确保场馆运营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其中,保洁人员达600余人,安保人员有300多人。针对32个场馆及10个停车场实施网格化管理,共划分为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60余人,全方位保障场馆的高效运营。”河南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冉艺娟表示,从保洁到安保,从设施维护到就餐服务,他们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冉艺娟说。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三官庙办事处围绕国赛周密部署、精准发力,组织机关干部120余人,同时抽调基层党员干部600余人次,积极投身到安全生产、环境维护、车辆指引以及志愿服务等多项工作中。三官庙办事处“国赛”保障指挥部副指挥长海啸说,在高强度的执勤工作中,办事处工作人员秉持“效率与关怀并重”的原则,让专业服务透着民生温度。国赛期间雨水较多,当看到携带婴幼儿的家长在雨中驻足时,工作人员便立即上前接过随身物品,撑开雨伞全程护送其至会展中心安检入口,用手臂搭建起“移动遮雨棚”。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对赛事保障的责任担当,更是郑州航空港高效治理能力、优质服务水平的生动体现。未来,郑州航空港将继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更多重大任务中展现航空港实力、贡献航空港力量。”
在这场技能“盛宴”的背后,是无数幕后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致以崇高敬意。(高利国 梁镇)
编辑:陈静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