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神州看点 一方水土一方味丨这碗胡辣汤,料足鲜香

2025-09-25大河网-河南日报

一碗汤上了两大报 9月25日《人民日报》第10版

一碗汤上了两大报 9月25日《河南日报》第2版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说到河南传统地标食品,恐怕非胡辣汤莫属。

  其中,河南周口市西华县逍遥胡辣汤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香辣浓郁的口感闻名遐迩。2021年,西华县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碗汤里有多少料

  金秋周口,一派丰收景象。

  在商水县,天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周麦49”喜获丰收,籽粒饱、颜色正、品质好。

  在淮阳区,新收的黄花菜被晾晒、打包,陆续上市。郑集乡郑集村村民钟学钦是十里八村有名的黄花菜种植行家。“7个黄芯、紫色嫩尖,代表黄花菜已经成熟,天刚亮是采摘的最好时间。”钟学钦说。

  在沈丘县,林下沟渠旁,不时能看到放养的本地槐山羊漫步。槐山羊养殖基地的标准化养殖圈内,工作人员正在投喂新鲜草料、清理圈舍。槐山羊因生长处多槐树而得名,肉质细嫩,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小麦粉、黄花菜、槐山羊肉……这些来自周口本地的优质食材,在逍遥镇被融合进一碗胡辣汤里。

  胡辣汤里,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胡椒、豆蔻等20多种香料。“汇聚东西南北香料,胡辣汤的味觉密码,或许就隐藏于此。”逍遥镇高家胡辣汤第十四代传人高朋说。

  高朋的父亲高群生用40多年时间,将街边小店打造成当地知名胡辣汤品牌“高群生”,年销胡辣汤达1000万碗。高群生生前常不顾路途遥远,到主料的原产地调查,只为让顾客吃得放心。

  为何这么多人爱上这碗汤

  2023年,国内一线城市迎来胡辣汤开店潮:当年9月,方中山胡辣汤在北京开设首店;12月,高群生胡辣汤北京第一家分店开业。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河南小伙小方兴奋不已:“可以喝到家乡的胡辣汤啦!”

  胡辣汤为何拥有众多粉丝?追溯历史,可能与逍遥镇的水运密切相关。

  逍遥镇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旱码头,胡辣汤曾是逍遥镇船工、纤夫和来往客商的“心头好”。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下肚,酣畅淋漓。

  胡辣汤抓住了河南人的心,也抓住了南来北往食客们的胃。“来喝汤的外地人很多!”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凤花说,外地骑友也经常来喝汤,走的时候还会打包上几暖瓶。

  最近,高朋到成都查看两家分店的经营情况。“大多数顾客都说着正宗的四川话,喜欢胡辣汤的,不光是河南人了。”高朋说。

  如何经营好这碗汤

  胡辣汤,如何成为当地的富民支柱产业?

  在逍遥镇胡辣汤产业园,“老杨家”胡辣汤标准化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麻利地分拣着一包包加工出来的胡辣汤粉料。

  “我们现有10多条汤料生产线,年产值达1.5亿元,开通了商超、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并成立了物流配送中心。”河南省老杨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跃义说。

  目前,逍遥镇有胡辣汤调料企业16家,研制开发60多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一组数据可见胡辣汤的“活色生香”:在全国各地经营胡辣汤生意的逍遥镇人有1.6万,经营门店近4600家,带动增加收入达10亿元。西华县现有12万“熬汤人”,遍布大江南北。如今,胡辣汤产业带动西华县粉条、面筋、香油、陈醋加工、大葱种植等配套产业,约2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40亿元,当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西华县形成集种植、加工、经营、销售、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胡辣汤产业链。

  如何让胡辣汤走向世界?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林介绍,要走“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战略。西华县已走出了关键一步,县里专门成立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对接中国烹饪协会等联合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在技术标准培训、原材料使用监管、门店装修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对中原地区的人来说,这口滚烫的辛香代表着永远走不出的乡愁。正如逍遥镇石碑上所刻:“一碗汤里见中原,半勺辛辣半生缘”。这汤羹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印记。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