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化整理研究重大成果——《宋版集萃》(第一辑)发布会召开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9月26日,宋文化整理研究重大成果——《宋版集萃》(第一辑)发布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举行。
本次会议由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文旅投资集团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承办。
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学,国家版本馆,新华书店总店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
河南文旅投资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大伟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孙伯阳分别主持“《宋版集萃》(第一辑)”发布会和“宋代典籍与宋文化研究座谈会”。
开封市委书记高建立指出,开封作为八朝古都,一直是北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成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宋版集萃》的出版,将为开封传承、弘扬“宋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将成为开封最重要的文化名片,有利于深入打造开封“宋文化”这一核心IP。同时,《宋版集萃》的出版,也是河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赓续文脉、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举措之一,将对发展河南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祝贺《宋版集萃》(第一辑)顺利出版。他指出,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建立国家版本馆,要求国家版本馆“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宋版集萃》的面世,为国家版本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源。
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立新指出,《宋版集萃》工程是河南文旅投资集团联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实施的一项重大宋文化工程,以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总体目标,以“再生性保护”为引领,在遵循古籍原貌的前提下,力求实现仿真呈现,达到“下真迹一等”的再生性保护目标,从而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宋版集萃》第一辑顺利推出的基础上,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将以“宋版书”为主题内容高度延伸,聚焦围绕“宋文化”开展深度的挖掘与利用开发,打造集仿真出版、数字化保护应用、研学体验、宋美学文创空间运营、宋代典籍博物馆建设等多种文化业态,为形成以“宋文化”IP 为支撑的文化产业生态集群发展夯实根基。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指出,《宋版集萃》项目既顺应了新世纪以来的中华古籍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潮流,又为古籍保护事业提供了新的范例和样本。作为新世纪以来古籍保护事业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之一,周部长长期支持、指导古籍保护事业的开展,他结合《中华再造善本》、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项目,对《宋版集萃》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宋版集萃》项目对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文化传承发展、赓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执行主编、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丁延峰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宋版集萃》从选目到整理、编排,及提要撰写等编纂历程。他指出,《宋版集萃》的宗旨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新的技术和设备,打造一套下真迹一等的新宋本。
“宋代典籍与宋文化研究座谈会”上,徐永明、陈红彦、王红蕾、刘蔷、张树天、李景文、耿元骊、刘志伟、尹波等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一致认为《宋版集萃》选目精当,印装质量高,不仅在推动古籍再生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宋文化”这一光辉历史主题的挖掘、研究和赓续。
《宋版集萃》旨在重塑“宋文化”,计划从现存世宋本中,精选其中经、史、子、集各部有经典意义的珍贵宋版书陆续出版。该丛书在选目标准上非常严格,汇聚遴选宋代几大刻书中心的珍品,多为孤本或存世二三部的稀见本,既考虑刊印年代,也追求卷帙完整。同时尽可能选取此前从未影印过的宋刻本。第一辑选取38种,共40函422册。其中经部9种,史部7种,子部10种,集部12种。全书四色仿真影印、线装出版,高度还原宋版书原貌。每种书均附有一册附册。附册牌记记录了收藏地、版本和原书版框尺寸。版本学家李致忠、张丽娟、李际宁等为收录的每种宋版书撰写提要,梳理总结每种书的特点、版刻过程、版本特点等,挖掘版本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为体现宋韵精髓,《宋版集萃》外装设计特别采用仿宋锦暨宋制函盒形式;所用宣纸为安徽泾县特制的青弋贡宣,洁白细腻,有助于细节体现;印刷墨色清透明亮,层次丰富,最大程度传递了原书神韵。《宋版集萃》是继《宋画全集》之后宋文化整理研究领域又一重要文化工程,开启了宋代典籍整理与文化研究的新阶段。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宋代典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就研究中心的成立做了主旨发言。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