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在这里,敬老是日常“高甜操作”

2025-10-10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在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安楼村文化广场上,200余位老人欢聚一堂,一边欣赏豫剧、杂技等精彩节目,一边品尝志愿者现场包制的爱心饺子,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同步开展,欢笑声、戏曲声与推剪声交织成暖人的旋律,汇成一幅文明乡风的美好画卷。

“孝善饺子百村行”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睢阳区冯桥镇安楼村

近年来,商丘市聚焦农村老年人群体需求,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内容与形式创新,通过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常态化开展,推动孝善敬老活动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培育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商丘样本”。

一场饺子宴遇上便民市集,服务“打包”送进村

为精准对接农村老人多元化需求,商丘市文明办创新推出“饺子宴+便民服务”模式,联合市众人志愿服务队、卢村长食品公司等爱心企业,深入开展“孝善饺子百村行”示范活动。按照“活动地点不重复、服务内容多样化”原则,目前已开展活动247场,覆盖10个县(市、区)36个乡镇,惠及群众5.9万余人次。

活动将饺子宴与“文明实践乡村行”深度融合,以“流动文明集市”的形式,把文艺演出、健康义诊、爱心理发、移风易俗宣传等一站式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一支队伍一颗心,孝善服务不“打烊”

在虞城县,花木兰志愿者协会“孝亲敬老尊贤”志愿服务队近日成立,25名志愿者围绕“孝亲、敬老、尊贤”主题,常态化开展为老服务。端午节期间,志愿者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洗脚、送粽子、演戏曲,传递温暖关怀。

目前,全市像这样的孝善敬老服务队已有710余支,他们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服务老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一顿热饭,聚起一村人情味

“过去大家各忙各的,相互之间来往少,但幸福大食堂把全村人聚拢到了一起。看到村里微信群的倡议,大家都争着捐款,讨论怎样才能把大食堂办好,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就像一家人商量着办喜事。”睢阳区路河镇燕庄村志愿者张建华感慨地说。据悉,自2019年首家“幸福大食堂”建成以来,该镇26个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累计开展孝善活动1100余场,为千余名高龄老人提供免费就餐。

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幸福大食堂”集体生日会现场

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欣街道,孝善食堂更成为文化传承、情感交流的文明实践平台。七一唱红歌、端午包粽子、国庆办集体生日……围绕“一老一小”开展的温情活动,让老人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目前,全市已建成孝善食堂799所,既解决了老人就餐难题,也促进了邻里和睦,涵养了文明乡风。

幼儿园的孩子们为老人系五彩绳

“1+N”项目集群模式 让文明实践“走心”又“到位”

商丘市通过“1+N”项目集群模式,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孝善敬老品牌项目。睢县“流动助浴‘澡’回幸福”项目投入330余万元,配备11台助浴车,为4600余名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洗浴、理发等服务;“最美微笑‘照’耀幸福”公益摄影活动走进乡村,为老人拍摄证件照、纪念照3300余张,用影像定格温情瞬间。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孝善敬老类文明实践项目217个,其中11个获省级以上荣誉,真正实现“群众有需求,实践有回应”。

记者手记

走进商丘的一个个村庄,最打动人的是一幅幅温暖的画面:老人吃饺子时眼角的笑意,邻里围坐在孝善食堂里唠家常的热乎劲儿。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正是文明实践最有温度的体现。

商丘的探索告诉我们,养老服务不仅是一顿饭、一次服务,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尊重。当孝善文化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融入日常,它便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正是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风景。

从“一顿饺子”到“一次助浴”,从“一顿热饭”到“一张照片”,商丘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孝善文化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如今,尊老敬老爱老已在商丘蔚然成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温暖而坚实的文明底色。(朱丽文 董蕾)

编辑:陈梦伊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