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协商+物流”双轮驱动 助力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破局起势

2025-10-10大河网

  大河网讯 现代物流是经济血脉畅通的关键,也是衡量一地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荥阳市政协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深入一线摸实情,开阔视野谋良策,精准协商聚合力,持续为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项目注入政协动能。

  一线把脉,从车间里听真声音

  “不看报表,不听汇报,只要企业讲真话、诉实情。”这成为荥阳市政协今年年初调研的鲜明基调。根据市委批准的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组织委员和部门负责人直奔多家外贸科创型企业生产一线。

  在神农膨化饲料科技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委员们边走边看,详细问询。该企业董事长董鹰隼坦言:“我们产品竞争力上来了,可供应链,特别是物流效率,成了开拓新市场的最大掣肘,常感力不从心。”

  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苟雷开门见山:“当前外贸形势下,大家在订单、税率、物流成本上具体遇到哪些困难?”

  “我们产品附加值高,但对时效要求也高,货物在途每多一天,资金占压和风险就多一分。”

  “我们盼着有个集仓储、运输于一体的本地化国际物流平台,实现‘家门口’通关出海。”

  企业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发展的“堵点”和“盼点”和盘托出。调研结果指向一个共性难题:物流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建设高能级现代物流枢纽,迫在眉睫!”调研结束后,委员们心中形成了一个清晰思路——全力助推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项目。

  这份饱含企业期盼与委员智慧的调研报告,迅速转化为政协重点履职方向。

  启思汇智,碰撞出的“金点子”

  9月17日,荥阳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找准了病根,如何开良方?

  8月21日,荥阳市政协第三期“委员大讲堂”聚焦“危中寻机、出海破局”——拓展中亚、俄罗斯、埃及等国际市场。

  “欧美市场订单下滑,我们正为如何突围而焦虑。今天这场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市政协委员贾广安听后感慨道。

  9月17日,荥阳市政协召开常委会,围绕“加快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协商议政。

  会前,市政协已组织省市县三级委员联动调研,形成意见建议。会议还特邀规划设计和铁路物流专家,从专业视角解读项目选址、功能定位与市场前景,为精准建言奠基。

  “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产业布局和战略规划。”市政协常委董鹰隼率先发言,“必须发挥荥阳区位优势,完善物流功能,向上争取政策,强化要素保障,让项目早开工。”

  市政协常委刘胜勇从运营角度建议:加快与意向方对接,立足长远明确运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落地痛点难点,确保高效推进。

  会场气氛热烈,委员们各抒己见。政府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坦诚回应。

  持续跟踪,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企业发展需金融“活水”滋养。

  在重点协商的同时,市政协依托“有事好商量”平台主动搭建银企对接“连心桥”。

  9月25日,政协提案办理答复评审会上,委员们对包括物流港建设提案在内的151件提案答复逐项审议,重点评审答复针对性和措施可行性。

  “对答复笼统、措施不实的,坚决提出,二次督办!”市政协领导强调。同时,健全“三位一体”督办机制,联合各委室形成合力,通过定期督查、跟踪问效,全程监督提案办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建设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是关乎荥阳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市政协主席赵晨阳表示,“它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城市竞争力。”他表示,将积极推进高标准立项,加强政策研究运用,争取更多资金支持,优化规划设计,将荥阳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物流港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蓝图渐成实景。物流港建成后,货物可在此完成通关,经铁路专列发往港口,预计年物流成本降20%以上。

  不久的将来,伴随郑西丝路国际物流港的建成,更多“本土制造”将搭上快车,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刘远)

编辑:王友振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