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丨民生答卷写华章
2025全国匹克球锦标赛9月25日在鹤壁开赛,来自全国25支代表队的311名选手在淇河之滨一决高下。
小朋友排队准备参加返回舱VR体验项目。
鹤壁市淇滨区银杏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综合体内的淇河书屋。刘群摄
小朋友在豫见宇宙航天探索中心的返回舱模型中参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华社发
鹤壁市环境优美的街边游园内,聚集了许多晨练的市民。亢琦摄
鹤壁体育公园。郝红愿摄
□本报记者 陈晨 实习生 李晨龙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鲜明底色。近年来,鹤壁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百姓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群众生活实现了从安居到宜居再到乐居的转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10项重点举措,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细数近年来鹤壁市交出的这份“民生成绩单”,既是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答卷,也是一幅笔触细腻、内涵丰富的工笔画。鹤壁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着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等问题,这一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建设公益场馆联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省第一;入选商务部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等次,全省唯一。一项又一项惠民成果,一个又一个民生亮点,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普惠贯通民生福祉直达心坎
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好政策化作稳就业、惠民生的“及时雨”。
《意见》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支持社会体育场地建设,稳步增加体育场地供给。”
在鹤壁市山城区汤河桥街道奔六巷社区,居民靳建国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生活时间表:早上到社区文化广场锻炼身体,中午到小区门口超市买菜,下午到党群服务中心中医馆理疗……得益于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所有这些都在他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他告诉记者,超市、公园、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些他经常去的地方步行就能到达,每天生活十分充实。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鹤壁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十有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便利化水平,打造便民生活新模式。2024年7月,鹤壁市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全国仅15个。
鹤壁市创新构建“政府主导、赛事引领、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推动匹克球运动实现从小众运动到全民热潮的华丽转身。该市已建成匹克球运动场地1500余块,培养专业教练员、裁判员260余名,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2025鹤壁国际匹克球邀请赛等高水平赛事。从一项新兴运动到城市品牌,鹤壁匹克球的“出圈”之路,正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基层的创新实践。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当前,民生领域政策举措正在加速惠及全民。
近年来,为支持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鹤壁市把教育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足额落实各学段各类教育资金,今年已拨付2025年春季学期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2636万元,实现学生资助资金通过“一卡通”高效、快速、精准发放,惠及学生近3.9万人次;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发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基础性作用;为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鹤壁市着力加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孤儿、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今年已累计下达各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4亿元,统筹用于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支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
医疗、教育、环境、养老托幼、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该市的民生领域改革实现了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跨越。每一项改革,都深刻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初心、攻坚克难的改革力度和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维施策就业生态持续向好
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丰富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意见》强调:“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日前,由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2025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在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举行。招聘会上,74家用人单位带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新能源科技等领域的2100余个岗位,32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了解,招聘会不仅满足了2025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还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实习岗位。此外,现场还同步开设了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后勤服务等功能区,提供从岗位匹配到社保政策解读的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鹤壁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政策扶持、搭建平台、技能培训“三管齐下”,全力推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上半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90.5%。强化政策扶持。对吸纳就业的企业落实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激发企业招聘热情,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支持稳就业补贴资金2.2亿多元。构建对接平台。每月18日固定举办线下招聘会,同步开展“直播探岗”线上招聘,利用“三图一表”可视化工具,精准匹配岗位与求职者需求。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联动企业提供优质岗位,畅通就业供需渠道,今年以来实现就业3.1万多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就业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宣传,营造了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该市共73个村(社区)安装了电子显示终端,滚动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及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人社部门还组织志愿者连续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知识竞赛等8场文明实践活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全市“城市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总体布局,聚焦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着力打造163个“一刻钟(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圈内群众可享受到政策咨询、就业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各项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补贴+企业主导+机构赋能”模式,形成“培训—就业—提升”闭环,进一步增强了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
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一项项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最终要写在人民幸福的答卷上。新征程上,鹤壁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健康鹤壁建设,显著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专家点评:
改革创新优服务 多措并举惠民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洋
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近年来,鹤壁市持续改革创新优化民生服务供给,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鹤壁经验。
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民生福祉增进。鹤壁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化水平,创新构建“政府主导、赛事引领、全民参与”的体育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此外,鹤壁市将教育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孤儿、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作用,加速推动民生领域政策举措惠及全民。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鹤壁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宣传就业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强化供需精准匹配,积极落实就业政策支持,每月举办线下招聘会,同步开展“直播探岗”线上招聘。另一方面加强重点群体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提供从岗位匹配到社保政策解读的一站式服务;聚焦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着力打造“一刻钟(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实现“培训—就业—提升”闭环。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鹤壁市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民生服务,多项惠民成果亮点突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和持久动力。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