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丨党建引领聚合力

2025-10-14大河网-河南日报

  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带领全村老人到红旗渠旅游。

  浚县善堂镇酸枣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村庄治理相关工作。

  创“星”路上好故事评选活动现场。

  淇县卫都街道泉头村召开村民大会。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鹤壁市委组织部提供

  鹤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指挥大厅。高飞摄

  □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本报通讯员 李志杰

  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高质量党建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凝聚奋进力量?鹤壁市以一场深刻的基层实践,交出了一份充满创新精神与为民温度的精彩答卷。

  鹤壁大力实施“头雁回归”工程,以乡情为纽带,吸引240余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以95后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为代表的年轻“头雁”,如一股清泉注入田野,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带领三家村等村庄实现精彩转变。

  蝶变不止于颜值,更在于内涵。鹤壁持续筑牢组织堡垒,通过搭建红色擂台、创“星”评选等多元平台,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工作模式,探索形成“工程+专班+县区+网格”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纵深推进风险预警“探照灯”、管控处置“挖掘机”、善后治本“压路机”三大工程,构建“一屏观全城、一网护万家”的智慧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全面迈向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新境界。

  从“头雁”引领到“群雁”齐飞,从组织建强到产业兴旺,从智慧赋能到治理增效——鹤壁正以高质量党建为笔,在广袤的鹤城大地上奋力描绘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崭新画卷。

  “头雁”振翅促振兴

  在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老人们近期体验了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幸福——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院的光影之旅、“迟来”的婚纱婚礼。这些温暖变化的背后,是一位1997年出生的年轻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带来的振兴力量。

  2020年,面临人口少、老人多、基础差的困境,三家村在换届时遇到了“选人难”问题。在鹤壁市“头雁回归”工程的推动下,区镇组工干部和村内前辈将目光投向了在天津经营民宿的大学毕业生张桂芳。

  “接到第一通邀请时,我婉拒了。”张桂芳坦言,“觉得自己不了解村里工作”,但“家乡需要读书人”的深情呼唤打动了她。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被需要”,让她决定回乡一试。那年冬天,她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为全省最年轻的“领头雁”之一。

  上任后,张桂芳带领三家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村庄变身色彩斑斓的“彩虹村”,并发展富硒南瓜种植产业,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张桂芳还注册自媒体账号“97村长小芳”直播助农。

  三家村的变化是鹤壁市实施“头雁回归”工程的生动缩影。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鹤壁市求贤若渴,坚持“以情引才、以策励才”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头雁回归”工程,通过寄送“家书”、登门拜访等方式,成功回引康天平、刘海燕、马兰英等240余人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占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28.5%。同时,以“年轻人回农村创业一样能实现价值”为导向,开展“雏雁培育”行动,储备后备力量1667人,涌现出张桂芳、郝晓阳、孙新等90后年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79名,其中14人被认定为鹤壁市第一批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人才。

  在引才育才的基础上,鹤壁市注重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连续举办“党建三十六计·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和乡村振兴”红色擂台赛、创“星”路上好故事评选、“榜样引领·砥砺前行”——鹤壁市优秀党员故事分享会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基层的火热实践典型和丰硕成果,涌现出“最美的青春遇见最美的乡村”等一批典型案例,为党建注入更多基层智慧,有力凝聚干事创业的热情。

  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鹤壁市持续深化组织动员力提升行动。通过实施“召开全村大会”“深化党员‘三感’计划”“积极培育骨干团队”等五项重点措施,引导基层党组织用好思想教育、制度规矩、动员激励等有效方法,并配套实施奖励激励政策。截至目前,已有170多个村召开全村大会,因地制宜组建“老兵志愿团”“银铃互助队”“宝妈帮帮团”等各类团队760余个,在基层自治、矛盾化解、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鹤壁市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持续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有党员的“三新”组织的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到90%以上。同步做好机关、学校、国企、医院等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2024年,全市建成“五星”支部村(社区)33个、“四星”支部村(社区)192个,“三星”及以上支部村(社区)占比达65.6%,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实现新提升。

  从年轻“头雁”的振翅高飞,到基层组织的全面建强,鹤壁市正以高质量党建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基层善治启新局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鹤壁市积极探索以“党建+网格+大数据”为核心的重要路径,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在这一实践中,鹤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鹤壁市综治中心”)发挥了治理创新的核心引擎作用。该中心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全面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机制,构建起“一屏观全城、一网护万家”的智慧治理体系,为鹤城百姓织密了安全网、系牢了幸福结。

  走进鹤壁市综治中心指挥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各类数据实时跃动,指挥指令有序分发流转。“我们精心打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有效整合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纠纷类警情信息,以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同时接入‘鹤壁智慧综治’平台与面向群众的‘淇和码’小程序,形成了‘一平台五端口’的智能化治理架构。”鹤壁市综治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晓雷介绍。

  这一创新机制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和数据壁垒,不仅为风险研判和预警预测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更推动了群众诉求的“一站式”受理和高效流转,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面对基层治理这一复杂课题,鹤壁市坚持“党建+智慧”双轮驱动,贯通综治中心风险防控实战指挥体系。一方面,在“工程+专班+县区+网格”工作机制基础上持续创新,夯实治理根基;另一方面,深化构建“3+5+8+N”工作机制,实施“探照灯”风险预警、“挖掘机”管控处置、“压路机”善后治本三大工程,由公安、信访、应急、网信、宣传五部门牵头成立专班,各县区协同响应。

  全市科学划分836个网格,配备5327名网格员,推动483个机关党组织、1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实现隐患早发现、风险可控制、问题彻底解,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坚实路径。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鹤壁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和村民自治经验,推广“召开全村大会”等五项重点措施,建立10个居民议事协商试点,支持和鼓励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鹤壁探索出的“选、进、稳、调、清”村镇五步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从创新构建“一评四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到实现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战化运作;从常态化开展“警灯闪烁”、专职巡防、联合巡逻,到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从深化“五强五优”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到全面推进“五星”支部创建……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鹤壁市基层治理朝着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专家点评:

  基层党建的“活力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曾宪奎

  鹤壁市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清晰、举措务实,准确把握住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能够抓住工作的关键。紧紧围绕“党建跟人走,人要跟党走”的要求,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力作为突破口,用好用活思想教育、制度规矩、动员激励三招,以党员干部动起来带动广大群众动起来,从而调动起每一个党建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有力凝聚了各方合力。注重发挥党建引领的资源整合和组织动员优势,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让不同治理力量由“物理叠加”走向“化学反应”,同时,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成为主动负责的操心人,形成“1+1>2”的治理合力。

  三是充分尊重了基层首创。对于基层探索中涌现出来的“金点子”“好经验”定期总结推广,连续举办“党建三十六计·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和乡村振兴”红色擂台赛、创“星”路上好故事评选,以点带面将有价值的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做到一手抓实践探索、一手抓制度推广,为党建注入了更多基层智慧。

编辑:申久燕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