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村子能发电、企业“喝”绿能!河南蹚出绿电消纳新路径

2025-10-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兰考县付楼村村民享受到0.5元一度的实惠绿电,洛阳新强联工厂借助一体化模式年省电费超5000万元,三门峡电力企业构建起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河南各地正在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路径。 

10月14日,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进会在洛阳举行,全省多家单位与企业共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与座谈交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河南方案”。

一度电五毛钱

这个村子用自己“发”的电

在兰考县付楼村,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铺展在厂房、学校与村民住宅的屋顶之上,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付楼村村民李女士说,我们这儿做饭取暖都是用自己发的电,不仅便宜用不完还能换钱。

如今,这个村庄正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逐步实现“村发村用、绿电惠民”的用能新模式,走上了一条绿色、高效、自给的能源发展之路。

作为河南省首个获批的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付楼村在国家电投的支持下,建成了“村发村用、自给自足”的整村智能微电网。据国电投锦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王震介绍,项目充分利用村委、村办工厂及村民屋顶资源,建设了11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和120千瓦垂直轴低风速风机,并配置储能规模达375千瓦/750千瓦时,构建起融合发电、储电、用电、调电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付楼村内池塘水面环绕铺设的渔光互补光伏矩阵。

智能微电网采用“村发村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模式,全村主要依靠绿色电力供应,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50%,整体自供电比例超过80%,不足部分则由电网进行补充。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也切实降低了村民的用电成本——电价从原来的0.56元/千瓦~0.86元/千瓦时的阶梯价格统一降至0.50元/千瓦时,户均用电量提升了30%,真正实现了“绿电降费”。

曾经的普通村庄,如今正以“绿电+产业”的模式,成为低碳致富的“模范生”。作为《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批复的首个整村类项目,付楼村已成为低碳乡村建设的标杆。项目每年发电超过12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全村用电需求,余电还可上网销售,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超过10万元的增收。

与此同时,国家电投还推动新能源制造业在兰考落地,打造了兰考国电投新能源制造业产业园。园区作为整体用电主体,采用“一块总表、内部调控”的方式与电网进行结算,内部则依托智慧能源调控系统,实现光伏、储能与多元负荷的高效匹配,显著降低了企业综合用能成本,进一步延伸了源网荷储模式在产业层面的应用。

年省电费五千万

工业企业借“源网荷储”实现绿电突围

将光伏板铺设在厂区楼顶,是怎样的一幅场景?10月14日上午,走进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强联”),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发电板——它们静立于厂房与办公楼顶,规整而美观,成为这座工业厂区中一道独特的“能源风景线”。

作为国内重要的轴承制造企业,新强联年用电量超过3亿度,电能的稳定供应与用电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这一现实需求,“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成为其高质量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

新圣新能源厂区内屋顶光伏板及光伏树。

在推进过程中,新强联全资子公司新圣新能源充分利用厂房屋顶、办公楼顶及厂区闲置土地等资源,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120兆瓦。

企业结合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负荷特性和电网运行状态,高比例配置用户侧储能系统,规模达到55兆瓦/195兆瓦时,可储存全天光伏发电量的50%,有效弥补发电与用电之间的时空不平衡。系统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储电、用电高峰时放电,显著提升了能源自给率,并将弃光率控制在0.1%以下。

自2024年10月建成投运以来,这一能源系统已展现出显著成效。新强联的平均用电价格从每度0.72元降至0.55元,按全年用电3亿度计算,预计每年可直接节省电费约5200万元,在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新圣新能源正与华为、许继电气等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构网型储能技术,预计今年年底上线。该技术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用电自主性,即使在脱离外部电网的情况下,新强联仍可维持4至6小时的离网运行能力,为生产用电提供更强韧的绿色保障。

累计实施622个项目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河南方案”

推进会透露,河南省已累计实施13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622个,新增风光装机815万千瓦、水电1.1万千瓦、储能224万千瓦/609万千瓦时,新建配电线路4346公里、配电容量555万千伏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42亿度,在调结构、保安全、促消纳、扩投资、降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指出,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学习国家政策,立足本省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全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探索建立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的产消一体化模式,为全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河南智慧”。

他强调,下一步要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挖掘空间潜力建设分布式光伏;加强发用电规律研究,实现精准预测与主动匹配;用好储能关键要素,推动构网型储能与技术应用;强化“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灵活高效的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要素深度耦合。

从乡村到工厂,从园区到电网,河南正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引擎,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李连凡)

编辑:陈梦伊  审核 :银新玉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