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微细胞”激活治理新格局
大河网讯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10月1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杨炯介绍了在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和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方面的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
杨炯回答记者提问。
杨炯指出,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体量大、发展活跃、流动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治理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新就业群体,他们穿行于大街小巷、活跃于线上平台,被视为感知社会动态的“神经末梢”,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潜力巨大。引导这些群体有序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健全组织体系 扩大有效覆盖——聚焦重点组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新就业群体,持续开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集中攻坚,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结合,不断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显著增强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强化思想引领 把准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与机制,将政治引领有机融入生产经营、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确保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聚焦急难愁盼 提升服务温度——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进友好社区、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建设,创新推出“骑手码”、设置换电柜等举措,有效破解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充电难”等问题;同时,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阵地,提供便利服务,着力缓解网约车司机“吃饭难、休息难”等现实困境。
杨炯表示,《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将深入贯彻《条例》精神,推动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更深层次地融入社会治理。
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在巩固拓展“两个覆盖”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引领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持续优化管理服务——着力完善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
持续促进作用发挥——积极搭建多元化参与平台,引导新兴领域组织在经济发展、行业规范、基层治理中展现更大作为。特别注重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社情民意的独特优势,鼓励其担任网格助理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等角色,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践,推动其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重要转变。(记者 王紫仪/文 贺志泉/图)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