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如何打造“无障有爱”新样本?

2025-10-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我国首次批量发行无障碍中国和世界地图,社会包容性建设再迈出实质性一步。

早在今年初,多位河南省政协委员就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从有形的道路改造到无形的制度保障,一系列务实建言为提升中原大地的“无障碍”温度提供了参考。    

痛点直击:盲道“绊脚”、就业“门槛”待拆

“不少城市的盲道设计不合理,管理维护不到位,甚至被占用,难以真正成为‘放心道’。”省政协委员徐惠娟道出了盲道建设的尴尬现状。她建议,严格设计标准,引入手机App、智能耳机等科技手段,为视障人士提供实时导航,同时加强日常维护与公众教育,让盲道真正“畅通”起来。

无障碍环境建设远不止盲道。省政协委员张银良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长效机制、健全标准体系、营造社会氛围,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省政协委员王宗民关注到视障群体多以按摩为职业,呼吁由多部门协同调研,试点将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并推动将涉残资金纳入“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范畴,从支付源头给予稳定支持。

省政协委员叶雨兵则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深层挑战:“残疾人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普遍不高,竞争能力较弱,且部分人就业意愿不强,存在自卑心理。”他提出,从健全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权益保障及优化配套服务5方面综合发力。    

部门响应:从“硬件”改造到“软件”升级 为无障碍环境“立柱架梁”

针对委员们的建议与现实的迫切需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勾勒出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省住建厅承诺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和常态化管理,保障视障群体平等出行权。

省医疗保障局表示,将在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研究推进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工作。

省人社厅将重点放在推动残疾人就业条例制定,细化帮扶政策,并对高校残疾毕业生建立“一人一策”台账,开展精准培训,同时畅通维权渠道,树立助残就业典型。

省残联则强调协同发力,加大宣传,参与创建无障碍示范城市,完善体验机制,并在就业政策、质量、帮扶、服务四方面持续深化。

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主任王宏伟表示:“未来有关各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更多无障碍文化成果落实落地,让更多残疾人朋友平等共享文明滋养,更好融入社会。”

以建言为推力,以部门联动为引擎,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道路上进行系统性探索,不仅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城市温度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当“无障碍”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有爱”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尊重与便利。(刘远)

编辑:祝萍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