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2025国创赛总决赛郑州落幕 清华摘冠、AI成获奖主力

2025-10-15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冠军争夺赛在郑州大学主校区收官。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顶尖团队同台竞技,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其中冠军、亚军项目均聚焦AI领域,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冠亚季军名单揭晓,AI相关项目占比突出

本次大赛获奖项目覆盖智能模型、数据互联、材料研发等多个前沿领域。

冠军为清华大学“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体生态”项目。

亚军为浙江大学“一知智能——AI大模型互动营销服务产业引领者”项目。

季军为香港中文大学“光速智联——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神经形态光学处理器”、南京理工大学“光隐——面向AI训练的高速缆用电磁屏蔽膜”、牛津大学与莱斯特大学联合项目“Enzyme Surge 酶激增”、南洋理工大学“BIOV:前沿再生医学细胞治疗平台”项目。

项目亮点纷呈,突破技术瓶颈赋能产业升级

 由清华校友创立的万格智能团队研发出智人HRM模型,旨在让AI具备真正的“思考”与“理解”能力。相较于GPT等传统大语言模型,HRM参数量仅0.027B(2700万),可直接实现端侧部署,却在复杂数学、逻辑推理任务中超越600B参数级的DeepSeek R1等模型。

更值得关注的是,HRM平均任务成本仅为传统大模型的1%,且小样本学习能力极强——仅需数百条数据即可完成训练,效果优于国际一线模型。

据清华大学项目负责人陈威廉介绍,“团队同步研发的次季节到季节(S2S)气候预测专家模型已达业界顶尖水平,目前已完成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2亿美元”

源自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知智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托全栈自研的“太一”大模型、Mega-tts语音模型、MimicTalk人脸模型和探意Agent系统四大技术引擎,其在语义理解、语音交互、视觉呈现等核心能力上处于行业领先,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多模态融合能力的AI企业。

该项目负责人陈哲乾介绍,截至目前,一知智能已为快消、零售、金融等20多个行业的2000余家头部品牌服务,累计部署30万AI数字员工;同时在新加坡设立全球总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针对大规模AI模型训练中“多数据中心GPU集群低延迟互联”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学“光速智联”项目研发出集成神经形态光信号处理器(OSP),全球首次实现无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全光实时1.6Tbps(每秒1.6万亿比特)信号处理。

对比传统DSP,OSP延迟降低万倍至60皮秒(快于单个数字时钟),能耗减少千倍至几飞焦每比特,还具备数十太赫兹(THz)超高带宽,支持80公里传输距离(DSP仅支持2公里)。

香港中文大学项目负责人王本善谈及,该技术可实现百万GPU无延迟互联,既能降低硬件成本与能耗,还能突破国外先进芯片进口封锁,为下一代大规模AI数据中心提供核心支撑。

随着AI训练需求激增,数据存储领域对电信号传输稳定性的要求大幅提升。南京理工大学“光隐”项目聚焦电磁干扰难题,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宽频电磁屏蔽膜,通过极化基因编织、一维线性配位、稳态复合加工三大技术,解决传统MOF材料“吸波带宽窄、屏蔽能力弱、热稳定性差”的底层问题,首次实现1-18GHz频段吸收。

南京理工大学项目代负责人高宇翔透露,目前,该项目已发表多篇SCI一区TOP文章,获多项发明专利,通过教育部科技查新,完成中试检测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展现出明确的产业化前景。

参赛者心声:河南的热情,成比赛外的“温暖记忆”

赛场内外,郑州大学的贴心服务与河南人的热情,给参赛选手留下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项目负责人陈威廉坦言,在郑大的日子里,食堂师傅的关怀最让他暖心:“不仅会耐心教我们怎么搭配饭菜更营养,还总给我们多盛一些,餐盘里的食物满,心意更满。”

浙江大学项目负责人陈哲乾也提到,得知他是来参加总决赛的,食堂师傅特意说,“我给你多打一点,加油”,简单一句话让他倍感鼓舞:“比赛结束后心情特别轻松,真想好好逛逛,感受下河南的秋天。”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唯一参赛成员,也是项目负责人王本善,更是对郑州大学志愿者的帮助记忆犹新。他回忆,初到郑州时不慎生病发烧,第二天起晚差点错过比赛,“情急之下在校园拦了一位同学的电动车,他毫不犹豫载我去赛场,让我赶在截止入场前一秒赶上,这份及时的帮助我一直记着”。

南京理工大学项目代负责人高宇翔则因母亲是河南人,对这片土地多了份特殊情感:“妈妈早就说河南人热情,这次真的体会到了。昨天没交通工具,找志愿者借电动车,他看到我的选手证,没多问就把钥匙给我——我手机没电没留联系方式,只约了还车地点,这份信任特别打动我。”

编辑:祝萍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