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饭碗”如何端得更稳?河南立法作答

2025-10-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10月1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就《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李哲详细介绍了该《条例》的制定背景、过程及核心内容。

李哲介绍《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相关内容。

  高质高效立法 深入调研论证 凝聚各方智慧

  李哲介绍,制定《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紧密衔接、将本省保障粮食安全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的必然要求。

  吃透精神把准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等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省委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立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深入调研广纳建言——2025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濮阳、周口等粮食主产区一线调研。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省直单位、基层立法联系点、产粮大县、相关企业、种粮大户和农户等各方意见。

  聚焦问题精准施策——针对调研中反映集中的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增强条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严格程序审议完善——《条例(草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省人大财经委初审、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和多次修改完善,并按规定向省委汇报,最终由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立法过程严谨规范。

  聚焦核心环节 构建全方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条例》内容全面,涵盖了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产业发展、调控应急等关键环节。

  严守耕地红线与科技兴农——严格保护耕地,明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加强种植用途管控和污染源监控。针对省情水情,规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养护,保障生产用水。在种业方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种子储备制度。同时,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优化储备机制强化“压舱石”——明确政府储备组成与用途,鼓励创新轮换机制和管理模式。要求承储企业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离,加强储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保障财政补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规定特殊情况下可组织临时收储。

  畅通流通渠道发挥枢纽优势——聚焦河南小麦主产区和交通优势,规定加强小麦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粮食资源配置枢纽。完善公铁水联运物流体系,推动内河港口及粮运码头建设,畅通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培育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支持产销合作与相关设施建设。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提质增效——要求县级以上政府优化粮食产业布局,促进就地就近转化。鼓励挖掘粮食文化资源,推动粮食产业与旅游、科普、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支持品牌建设,打造大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明确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健全调控应急提升应对能力——专设“粮食调控”和“粮食应急”章节,要求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明确市场调控措施;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加强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确保紧急状态下粮食有效供给。

        据悉,《条例》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记者 王紫仪/文 贺志泉/图)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