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世界城市发展新图景丨赓续古都文脉 赋能城市更新——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见闻

10月24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盛大开幕。

与会嘉宾参观阜民里文化街区。

与会嘉宾参观商都遗址博物院。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邓放 摄
□本报记者 王延辉 祁道鹏
金秋时节,世界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郑州。
10月24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举行,来自郑州国际友好城市、国内外旅游城市的市长及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等众多嘉宾齐聚“天地之中”,聚焦“赓续古都文脉赋能城市更新”主题,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路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合作共赢。
在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文脉保护与城市更新,塑造兼具人文底蕴与现代气质的都市风貌,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古今共融、以新续古”,郑州无疑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扇代表性窗口。
“多年来,郑州将城市文明建设融入城市肌理,坚持‘最小干预’‘以用促保’,引导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商都、商业、商城融合展示地,实现千年商都的焕然新生。”郑州市市长庄建球说。
历史文脉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命。“助力古都新生,要以静态保护、动态重生的眼光,通过AR、VR等沉浸式、数字化手段,让城市文化可感可知,将文明故事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在传承和创新中激发文化之力。”浙大城市学院阿瑟夫·可汗博士认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的有机融合,才能让城市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新活力。
城市游憩的空间离不开在地文化的语境。“我们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历史遗存,目的在于为人们的精神世界保留一处处栖身之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以北京南锣鼓巷、上海城隍庙、巴黎圣但尼街、伦敦老贝利街等为例,讲述了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空间的价值。
“现代化进程中,郑州没有遗忘它的传统和历史,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第三次来到郑州的意大利阿斯蒂省省长毛里齐奥·拉赛罗,觉着阿斯蒂省和郑州市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拥有灿烂的文明,“城市更新中,我们将历史遗址变成文化中心,同时利用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发展体验式旅游。期待未来两地在文化、技术方面有更多合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论坛期间,国内外嘉宾代表走进河南博物院、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沉浸式体验中原文明的深厚底蕴和郑州发展的勃勃生机。
曾多次到访河南的保加利亚舒门市副市长丹尼尔·鲁塞夫,在河南博物院对着一件件文物看得痴迷:“很喜欢这里的文化与生活,来了一次就想再来!双方可以在旅游业、青年交流、体育、文化方面加强合作,携手并进。”
“妻子来自郑州,母亲参与了电影《少林寺》的编剧和导演,我对这片土地、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加拿大乔治王子城市长余星友说起郑州之行很感慨,“我坚信郑州一定会成为世界旅游文化交流的平台之一,因为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古都文脉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赋能未来的重要力量;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修补重建,而是以‘文脉延续’为导向的有机再生。”中外嘉宾一致认为,要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留住城市之魂、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中激发文化之力、在坚守与互鉴的平衡中厚植城市之韵。
思想的强烈共鸣,也化为友好合作的具体行动。论坛期间,郑州市分别与西班牙哈恩省、加纳库马西市、印度尼西亚班达楠榜市、新西兰罗托鲁瓦市签署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再拓国际“朋友圈”。
编辑:张龙(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