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特刊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五五”任务书③

2025-10-29大河网-河南日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一列中欧班列轰响着驶向东盟方向。本报资料图片 徐聪 摄

  抓落实

  砥砺奋进 埋头苦干

  以商务力量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

  □本报记者 王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明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为商务工作锚定了方向、提供了遵循。”10月28日,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呈现出“势头强劲、持续领先”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王振利表示,全省商务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1+2+4+N”目标任务体系,切实谋划实施好“十五五”商务发展规划,以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内需,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将以全会提出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发展目标为指引,持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载体,全面推进重点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特色商业街区“两圈一街”建设,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丰富消费场景,推动商文旅体健融合,叫响“乐享河南”等消费品牌。提质服务消费、壮大新型消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新需求刺激新消费,进一步增强市场内生动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推动设立河南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式差异化探索。拓展“空陆数海”丝绸之路,持续深化“丝路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豫企“走出去”、豫货“通天下”。落实出口管制政策,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好企业利益。

  提升双向投资质效。精心打造“投资河南·共赢发展”品牌,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办好一批高能级展会、引进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建立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持续拓展合作空间。

  在一线

  河南铝箔产品扬帆出海

  □本报记者 王歌 本报通讯员 贾路曼

  地上无轨运输车不停穿梭,空中桥式起重机来回运转……10月28日,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不远处的出口包装区,一批厚度仅为0.006毫米的双零箔正在打包发货,即将发往韩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铝箔制造企业,龙鼎铝业目前重点加工出口的双零箔,属于铝加工行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得益于RCEP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减让,我们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企业加工公司外贸部负责人党景格说,以企业出口的铝箔产品为例,在RCEP实施后,日本方面的进口关税由2022年的10.2%逐步降低至今年的5.6%,产品销售额也连年攀升,企业获得了更多与日本客户深入合作的机会。

  像这样的企业在洛阳不止一家。作为全国重要的铝加工产业聚集地,洛阳铝产品在国际市场颇受认可。但在去年年底,铜铝相关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取消,洛阳的铝材加工企业面临成本增加等压力。

  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洛阳海关加强对RCEP成员国技贸措施的风险预警、通报评议和规则解读,联合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共同为企业做好享惠规划,“一企一策”指导企业,针对企业对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等需求,定制4项个性化保税方案,助力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们通过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开展铝产品加工,充分利用了国内先进的铝产品加工技术优势和国外铝锭原料丰富的优势,叠加海关加工贸易保税的好政策,实现了国内外产业、技术优势互补。目前,公司生产出口的CTP印刷版基占全国出口的60%。”洛阳金涛华印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一系列措施为企业纾困,也助力洛阳铝产品稳步拓展海外市场。据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洛阳海关为铝箔、铝板出口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1235份,签证金额9.9亿元,同比增长19.2%;洛阳市铜铝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5.4亿元,同比增长7.6倍;洛阳市铝箔、铝板出口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30.4%,表现出强劲的出口趋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洛阳海关关长、党委书记周奕丰说,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洛阳产业实际,持续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问题清零”等机制,精准响应企业诉求,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好助力企业出海。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0月28日,光山县凉亭乡王湾村新天地合作社油茶种植基地,农民正在把采摘的油茶果装车。近年来,当地坚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特色产业,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谢万柏 摄

  抓落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

  □本报记者 刘一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十五五’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锚定‘四强两高’农业强省建设目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举措,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坚持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行“五良”集成融合,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运用“投建运管”一体化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大项目,推进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畜牧业15条政策措施,开展设施种植园区建设行动,提高带富增收能力。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片区分类指导、组团协同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县域为单元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建设一批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培育“6+18”产业链群,开展“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五基四化”为抓手,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着力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励、粮食生产补贴等政策,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各类市场主体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招用好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盘活用好闲置资源,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一线

  特色产业绘就“莓”好生活

  □本报记者 刘一洁

  10月28日,秋阳正好,郑州中牟新区姚家镇闫家村的草莓大棚鳞次栉比,棚膜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棚内暖意融融,一垄垄草莓苗舒展着叶片,村民们手持小铲俯身除草。“现在种草莓比以前省心多了,收入还翻了几番,日子越来越好了。”正在除草的村民闫院峰直起身,擦了擦汗,脸上堆满了笑意。

  闫家村草莓种植历史已有十余年。“以前种草莓全靠‘土办法’,选种凭经验、施肥靠感觉,产量时高时低,销路更是没着落。”闫院峰的感慨道出了昔日困境。

  转机始于村里推行的“合作社+农户”模式。一方面,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在选育草莓种苗上下功夫,筛选引进“绿隆宁玉”“红颜”等优质品种;另一方面,依托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设立的草莓专家工作站的专家资源,在管理养护上给予村民技术指导。“品种改良后草莓甜度更高了,省草莓协会的专家也常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病虫害防治有了科学依据,现在不仅能稳产,还能多收不少!”闫院峰说。

  如今,闫家村草莓种植面积达1600亩,60%的村民都投身草莓产业。小小的草莓不仅是村民增收的“致富果”,更成了闫家村响当当的产业名片。

  离大棚不远的姚家镇工业园区内,一筐筐新鲜草莓正被送上生产线,经过清洗、杀菌、冷榨等工序,变身清甜的NFC草莓原汁,深受消费者喜爱。

  “草莓不耐储存,往年尾期卖不掉的,有的农户只能拔了改种其他作物。”闫家村党支部书记闫书杰介绍,为破解储存短、溢价难的痛点,村里从2021年起着力延伸草莓产业链,建立了草莓速冻隧道及3000吨容量的冷藏库,还开发出冻干草莓等深加工业态。

  “以前鲜果熟了就得抢着卖,遇上行情波动就亏了。现在有了冷藏库和深加工线,鲜果能变‘干货’,产业价值周期拉长了!”闫书杰算了一笔明白账,仅冷藏库一项,预计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稳定收入,而深加工让村民每亩地多增收2000元左右,产业链上的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惠及了乡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更有干劲了!”闫书杰话语铿锵,“作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我要带着大家打好延链条、提效益、强品牌、拓市场的组合拳,让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眼下,闫家村正紧锣密鼓规划建设“草莓小镇”,计划将种植、采摘、研学、文旅穿珠成链。“以后村里既有采摘园又有研学基地,我们不仅能种草莓,还能做旅游服务,收入渠道更宽了!”闫书杰眼中满是憧憬。

  

编辑:祝萍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