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圈粉拉美 哪一款是“心头好”?
大河网讯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
豫剧演唱、非遗陈列、VR文化体验……此次大会设置多个形象展区,为中拉文化交流互鉴架起沟通桥梁。

表演“变脸”。
“你看,这是我们特意为这次大会设计的‘手办’。” 黄河澄泥砚、砖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玲说。她提到的文创产品以黄河泥为原料,以文物“彩陶双连壶”为设计原型,传达合作、共赢的美好寓意,与此次大会“向新向智 共赢未来”的主题相呼应。
在王玲所在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香插、吊坠、黄河澄泥砚等文创产品排列开来,整个上午她一直忙着为外国嘉宾讲述这块泥的故事。“黄河鲤鱼好吃,黄河泥能烧成各种造型,这里面的故事一时半会儿根本讲不完。”王玲说。
放眼望去,掐丝珐琅展区的产品已经空了一大片。“这次带来的产品收获了很多喜欢。不少嘉宾说上面的纹饰跟他们当地的文化符号很像,他们非常喜欢。”掐丝珐琅第四代传承人李炜东说,还有外国嘉宾发来订单需求,想将中国的掐丝工艺和他们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
“这次大会提供了一个对外传播的窗口,让更多人知道了掐丝珐琅这一工艺。未来,我们将考虑拓展海外市场,让传统工艺走出去。”李炜东说。
“太惊喜了,我们国家没有这些东西。”一位外国嘉宾表示,有意向在中国投资的人应该亲自来到这里,了解这里的文化和科技。

嘉宾在展区内交流。
形象展区并非自说自话地展示,而是你来我往的对话。在哥伦比亚展区,一个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手工包将当地的文化符号漂洋过海带到中原。
“这个包上的图案其实是一张地图。因为部落地形复杂,当地人没有导航软件,所以他们会把地图印在包上方便使用,这个包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于此。”该展区相关负责人梁碧仪说。

哥伦比亚形象展区。
从一块泥到黄河文化,从纹饰图案到吉祥文化,形象展区讲的从来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物件,而是像黄河、黄土般包容、深厚的中原文化。
正如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长戴安娜·莫拉莱斯在会上所说:“我们之间的差异正是两国文化互鉴丰富的来源,我们的文明有不同的渊源,但都代表着人类辉煌的发展。在追求团结的征程之中,我们能够找到共同合作的机会。”(郭栩汝 麻文静)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