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再临郑州航空港 这一次,他带来了哪些干货?
大河网讯 秋日的郑州航空港,微风轻拂,阳光正好。在这宜人的季节里,这座正加速崛起的“航空大都市”迎来了一位老朋友——11月3日至5日,全球航空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航空大都市理论模型创立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郑州航空港区首席顾问约翰·卡萨达再度赴港区履职。
“我已经来郑州航空港五十多次了,对这里不少地方都很熟悉。”卡萨达教授说。自 2012年首次访问起,十余年间他与郑州航空港的联结从未中断。从早期的发展蓝图绘制,到后续的产业布局优化,再到关键节点的战略谋划,他始终以实践者的身份深度介入。这一次,他又带来了哪些干货?

11月5日上午,卡萨达教授首站抵达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看到场馆后,他当即称赞其建筑美观程度超越同类场馆,设计颇具匠心,并对场馆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技能大赛表示肯定。同时他指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引入商业与人才资源,充分激活非会展时段的使用价值,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他强调,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整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热情、恒心和耐心。

谈及中原医学科学城,卡萨达教授直言,中国中部能打造出这样一个运转高效的医疗创新中心,着实难得。他表示,中原医学科学城在人才集聚上成果突出,既吸引了归国博士等顶尖专家,又汇聚了外籍人才,还成功整合了先进的医疗科研程序与资源,为创新发展筑牢了根基。
“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实验室建设水平颇高,科研设施已达全球先进水准。”他表示,中原医学科学城在基因组学、癌症研究等领域已步入前沿,在医疗器械与诊断技术方面的探索也保持领先,充分彰显出中国中部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潜力。

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郑州航空港高标准规划建设长20公里的双鹤湖科创走廊,布局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科学院港区分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1产业+N研发平台”项目科技创新体系,规划建设中原眼谷、中原算力、芯片封装材料等30余个专业园区,形成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卡萨达教授对双鹤湖科创走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对于郑州航空港区南半部的发展而言犹如强劲的引擎,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指出,该走廊不仅是工业增长中心,更是创新活力迸发的核心区域。

针对双鹤湖科创走廊的下一步发展,卡萨达教授明确指出,未来10年的关键目标在于吸引人才,为此必须全力提升区域生活质量。具体而言,要为人才提供高品质住房,同时依托周边优质的生态资源,完善休闲、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还应大力建设国际学校以及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基础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年龄段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同时打造聚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全球性校园。这一举措既能够有力推动走廊沿线的科研进步,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能为产业升级精准吸引所需的专业人才,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十年间,郑州航空港不仅快速建成了世界级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同步推动了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医学科学城国际交流中心及多个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系统布局与落地。”卡萨达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郑州航空港区取得的建设成就令人瞩目。从农田村庄起步,郑州航空港如今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航空城。
从蓝图绘制到实景落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卡萨达教授十余年间的五十余次到访,见证了郑州航空港的蝶变跃升。以人才为核心、以配套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卡萨达教授为郑州航空港下一个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最强大脑” 的智慧力量。而这座年轻的航空城,也正循着科学的规划稳步前行,在全球航空经济版图中续写更多精彩篇章。(张雅涵)
编辑:祝萍 审核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