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郑开融合发展20年,对交通方式的经济性与快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商都”驶向“宋城” 路网如何由“通”变“融”?

2025-11-06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城际列车在郑开大道旁呼啸而过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文/图

  从郑开公交到城际高铁,郑开融合发展20年间,两地通勤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半小时内,不断上演“商都-宋城”时空折叠的奇迹。

  然而,随着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市民往返郑州与开封之间,对交通方式的经济性与快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纷纷期待:郑开之间,能否更快一些?

  郑开通大道,麦田变景区

  时间回溯至2006年,即“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式提出的第二年,郑开大道正式通车,郑开公交同步开启,自此拉开了两城融合发展的序幕。

  作为郑州交运集团的一名资深客运司机,刘建自2010年8月起,已驾驶郑开公交15载,每日往返于郑州与开封之间,见证了郑开两地从“跨城”到“同城”的岁月变迁。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郑开大道上的红绿灯大幅增加,公交车中途停靠点也增多了。”刘建感慨道。郑开大道初开通时,40余公里的路程仅有4个红绿灯。而今,从郑州东三环至开封金明广场48公里的路程上,红绿灯数量已增至54个。

  随着同城化的推进,道路两侧逐渐聚集起居民区、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

  从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到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再到郑州杉杉奥莱(中牟店)……刘建不禁感叹:“十几年前,这些区域几乎还是麦田一片,如今的发展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20年间,交通拉近了两地的距离

  郑开同城,交通先行。20年间,郑开之间早已不止郑开大道一条通道,市民两地通勤也不再局限于郑开公交。

  在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方面,郑汴物流通道、312省道、220国道、郑民高速、商登高速等如同一条条纽带,紧密连接着郑开两城,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对完善郑州都市圈交通路网体系、加快郑开融城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铁路方面,2014年12月28日,郑开城际铁路(郑州东站至宋城路站)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郑开两城迈入了“铁路同城”时代;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郑州至开封的时间距离最短压缩至20分钟,为两地的旅游、商务等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5日,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宋城路站至开封站段)正式开通运营,打通了郑开城际铁路直达开封主城区的“最后一公里”,郑州东站至开封站最快仅需25分钟,进一步拉近了市民两地通勤生活的“心理距离”。同时,郑开城际铁路已实施“公交化”运行,乘车可不分时段、车次、车型,即来即走,既方便又快捷。

  如此高密度、高标准、多层级的高效便捷交通网络体系,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市民的通行,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效。

  数据表明,自2005年“郑汴一体化”战略落地实施以来,两市区域生产总值之和从2006年的2488.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7293.2亿元,在全省的比重从20.1%提升至27.2%,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市民期待,尽快扫清断头路障碍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两地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待补齐的短板,并经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郑开大道和郑汴物流通道因车流量增大、红绿灯较多,“快速路不快速”的矛盾日益突出;郑州平安大道向东、开封东京大道向西则双双成了“断头路”……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制约了郑开同城化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断头路”问题,市民还对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市民建议,将郑开城际铁路进行地铁化改造,与郑州地铁网无缝衔接;也有市民建议,将郑州地铁8号线向东延伸至开封市主城区,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短板如何破解?近日,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对市人大、政协委员相关议案提案的回复中给出了积极回应。

  其中,《关于加快郑开大道快速化的提案的答复》中表明,郑开大道将采取平交口改造、下穿过街通道及节点立交等方式解决拥堵问题,一期工程平交口改造33处,方案已获批,进入招标阶段;有关部门也正对郑州地铁8号线东延至开封进行可行性研究,争取将其纳入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中。

  此外,《关于加快郑开大道快速化的提案的答复》中还提及,陇海路东延(东四环至新G107段)快速化改建工程已纳入《郑开(兰考)同城交通优化实施方案》,项目建成后将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进程,促进郑开交通一体化互联互通。

编辑:王友振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