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让城市生活更宜居,河南如何探新路?

2025-11-07大河网

  大河网讯 城市的发展变化,折射出社会经济的腾飞与转型。当内涵提升成为新命题,城市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10月17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推动全省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河南将如何走好符合发展规律、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子?11月7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李清顺做客河南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访谈现场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 李清顺

  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00余个因地制宜补短板

  洛阳市洛龙区石油社区将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整合闲置用房建成“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和邻里商业街区;平顶山市卫东区东苑社区补齐养老、托育设施短板,让居民实现“小院子里的大社区”生活愿景。

  从推动“保交楼”到建造“好房子”,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城市环境焕新,河南在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据李清顺介绍,河南已初步构建“1+1+6+9”政策标准体系,出台《河南省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各地开展“全面体检+重点体检”,加强体检结果运用,推动城市发展更加规范、系统。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00余个,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李清顺用数据亮出成绩单,“我们重点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余个,更新地下管网1.56万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5790个,城市功能品质和安全韧性持续提升。”

古荥城市更新项目。图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对于“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的重点方向,李清顺表示,河南将坚持内涵式发展,聚焦宜居舒适、风貌特色、安全韧性、治理高效,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五大重点工程,健全城市更新项目库,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体系。

  城市的核心是人。李清顺强调,河南将统筹新城功能完备和老城改造提质,因地制宜补齐水电气暖、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短板,推动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打造完整社区、美丽街区和活力城区。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满足多元住房需求

  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立足城市内涵式发展与城市更新场景,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李清顺说,河南立足于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大场景,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持续巩固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推出更多降低成本、促进消费的购房支持政策,扩大商品住房“以旧换新”,引导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另一方面,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优化保障性住房配置,加快城中村改造,更好满足多元住房需求。

  今年5月信阳成为全国首个明确新出让土地商品房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的城市,郑州、开封等地也在加快推进现房销售试点。

  李清顺介绍,河南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推广现房销售;编制全省“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构建形成“1+18”住房规划体系。同时,将坚持以需定建,形成“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推动市场供需平衡。

  此外,河南还将深化“红色物业”创建,着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维护水平,守牢工程质量底线,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当前,城市发展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七分建三分管”转向“三分建七分管”。

  近年来,河南城市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燃气、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老化与安全风险显现;市容市貌和环卫保洁在空间上存在“重主干道、轻背街里巷”等。“为了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我们将聚焦城市运行‘安全、韧性、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公众服务‘高效、精准、满意’,逐步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李清顺说。

  如何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河南将持续推进街道“U型”空间治理,开展背街小巷和小微公共空间整治,净化美化城市环境。创新共享单车与停车“政企共治”模式,实施“电子围栏”精准停放。聚焦市民反映的停车难、停车慢问题,督促指导地市在校园、医院等区域推广“潮汐车位”“共享车位”,鼓励周边小区、商场错时共享。

  让雨天少积水、险情早应对,韧性城市建设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河南如何更好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李清顺表示,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深化燃气和房屋建筑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在发展中守住历史文脉

  去洛阳体验盛唐风华,到开封感受宋朝雅韵,来安阳探寻殷商文明……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名镇名村19个、传统村落27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个、名镇名村78个、传统村落758个。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已成为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个街区,一个景点,就能带活一座城。”李清顺说。

  如何更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河南坚决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确保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保护,规范和引导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和建设行为,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更好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洛阳市洛邑古城。

  “通过改造一个街区,提升一个片区,能够达到历史文化的彰显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李清顺说,坚持应保尽保、以用促保。突出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实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推进洛阳、安阳、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品质,结合文旅文创产业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打造充满烟火气、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特色街区。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河南各地将进一步发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老街坊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教育功能,鼓励开放以文化体验、文化消费与文化创新为主的公共空间,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使其有效融入当代生活。“我们将持续推进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李清顺说。(文/何山 郭栩汝 主持人/李连凡 海报/胡瀚泽 摄像/牧堃 摄影/杨鑫阳 导播、剪辑/李思豫)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