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肺结节 不必成心结

郑州一家医院的肺结节门诊外候诊的患者。
□本报记者 翁韬文/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胸部CT检查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体检目录中,与之相应的是,肺结节这三个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人的诊断报告中。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少人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成为解不开的“心结”。
“有肺结节的人还真不少”
最近,郑州市民王先生的心情有点“不太美好”。不久前,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例行体检中,他的体检报告上出现了“肺部结节”的诊断。这一结果,让这个有十几年烟龄的老烟民,心里有点“发毛”。而在与同事的交流中,他发现有肺结节的人还真不少,身边好几个同事都检查出来了肺结节,甚至包括不少压根不吸烟的女同事。
那么,健康人群中检出肺结节的比例到底有多少呢?采访中,省内的相关专家介绍,目前体检发现肺结节的概率接近30%。但同时专家也表示,检出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肺结节发生率比过去高了。
肺结节的检出率和实际发生率并不是一个概念。肺结节检出率指通过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并确诊的肺结节比例,受检测技术灵敏度、设备分辨率、样本群体及医师经验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域和群体间的差别较大;肺结节发生率则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特定人群中患肺结节的总概率,包括新发生和既往存在的。
专家认为,确认结节发生率,需要通过针对特定人群长期随访来验证。现有的数据多源于体检机构的检出率,而非结节的真实发生率。很多人在体检报告中刚检测出来的肺结节,很有可能已经存在多年,只是当时没有检查从而也无从发现。也就是说,很多肺结节“早已有之”,属于沉积性的。因此,仅凭肺结节的检出率高,就得出发生率高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从全球看,中国人的肺结节发生率、检出率与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2024年7月,国际学术期刊《胸部疾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由中外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的“肺结节的发生率及管理”研究显示:全球肺结节总体发生率约为27%,中国人群与非中国人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微小结节更多“暴露”所致
采访中,医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肺结节检出率的升高,主要跟两方面的因素高度相关: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其中,更高精确度的医学检测设备的广泛应用,是检出率攀升的首要原因。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CT、B超等检测仪器精密度极大提高,使得更微小的结节被检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景晓刚介绍,既往肺部体检主要是通过拍摄X光片,而X光片很难发现小于1厘米的结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体检选择胸部CT,直径更小的结节很容易被发现,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影像辅助诊断评估使筛查更加敏感,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原形毕露”,这也导致了肺结节的检出率更高。
此外,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体检的普及等,也是肺结节检出率攀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国磊表示,从之前的临床实践看,人们对于肺部的体检并不是很重视,很多患者认为,“不疼不痒、不咳嗽,没有具体的病症,就没必要做肺部的CT检查”。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于肺部疾病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很多人从“被动就医”到“主动体检”,胸部疾病的筛查强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体检机构也把胸部CT纳入进来,这些都客观上推高了肺结节的检出率。
另外,部分商业体检机构通过打“防癌牌”诱使消费者购买体检项目,也是一个“推手”。一些体检机构刻意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甚至将高分辨率CT、超声等检查包装成“防癌必备项目”。
针对这一倾向,专家也直言,胸部CT检查哪怕是低剂量CT,其辐射仍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肺癌筛查指南,并不建议高危人群以外的普通风险人群接受胸部CT筛查。
同时专家建议,选择体检项目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警惕机构诱导消费;体检结果要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结合专业指南判断随诊的必要性。
过度焦虑、纠结要不得
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提升,肺部微小结节的发现更为普遍,这一方面为早期的病症排查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很多患者的心理负担。
其实,从结节本身的性质来看,绝大多数结节都不是癌前病变。检出肺结节并不等于确诊肺癌,据统计,有95%的肺结节为良性,仅5%存在恶变可能。
采访中,省内胸科专家坦言,在就诊的肺结节患者中,60%以上都会伴有焦虑情绪。不少患者沉迷于病症的“网络诊断”,依靠网上的帖子自我诊断,往往陷入“自己吓自己”的心理恐慌之中,夜不能寐,坐立不安。还有的患者,明明是良性的肺结节,在医生给予随诊观察的诊断后,仍担心病灶演变,隔三岔五进行肺部检查,反反复复找不同专家进行确诊。甚至还有个别患者,执意进行手术治疗,把不需要医学干预的肺结节切除。
采访中,很多患者表示,自己的焦虑来自对肺结节的未知恐惧,他们并不太知晓肺结节究竟是什么?有了肺结节,真的就意味着癌症的前兆吗?并非如此。
景晓刚介绍,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表现为最大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或类圆形、密度较肺实质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它有可能是孤立性结节,也有可能是多发性结节,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而肺癌通常是指,肺部细胞异常增长形成的恶性肿瘤。至于肺结节跟肺癌是否有关系,景晓刚说,这主要取决于其良恶性。如果是肺结核、细菌性肺脓肿、良性肿瘤等引起的良性结节,那就和肺癌没有直接关系,一般不会导致癌变。如果是恶性结节,例如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等,那它本身就属于肺癌的范畴。
有专家指出,肺结节与肺癌相距甚远,两者在医学上有本质的区别。感染后留的瘢痕,肺内的一个淋巴结等,都可以形成肺结节。如果在影像学报告上看到肺里有微小结节,4毫米及以下的结节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不需要担心。4毫米以上的非钙化结节,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但也不必恐慌,结节与肺癌的发病率相差数百倍。
“肺结节的成因比较复杂,目前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可能是遗传基因、外界环境、精神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王国磊说,对于大多数发现良性肺结节的患者来说,实际上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把之前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比如减少心理压力、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遇事不要太较真儿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当运动。
此外,王国磊认为,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和随检,根据具体病情设计随诊方案,做好科学监控。
编辑:王友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