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社区来了一群“合伙人”

2025-11-13大河网-河南日报

  漯河市医疗保障局党员干部深入交通路社区宣传医保码全流程应用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吴亚男 摄

  老人们走进五里庙社区共享食堂用餐。 张星 摄

  社区“合伙人”组织医生为五里庙社区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 受访者供图

  立德社工在五里庙社区开办灾难应急知识讲堂。 张星 摄

  □本报记者 李运海

  走进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五里庙社区,图书室里孩子们静心阅读,共享食堂内老人们边吃边聊,青年夜校中年轻人专注学习……这个曾经由4个农村村落组成的“村改居”社区,如今已成为服务3.8万居民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样板。谈起社区的变化,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生活在这样全场景服务的社区,很便利、很幸福!”

  作为漯河市首批5个“幸福社区”试点之一,五里庙社区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一新”四类群体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足不出“圈”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11月10日,记者走进五里庙社区,走访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倾听正在发生的基层治理新故事。

  “合伙人”带来新变化

  今年9月的一个中午,五里庙社区的中村社区网格长郑利东,将共享食堂的“1元长者套餐”送到了老党员郑贯离家中。

  因患病行动不便,郑贯离无法到社区共享食堂就餐。根据社区与共享食堂签订的“合伙人”协议,像他这样党龄满50年的党员,可享受上门送餐服务。

  这样的温馨场景,如今在五里庙社区已成为常态。

  昔日的五里庙社区并非今日这般模样。这里原由中村、卓村、李村、后郑村4个社区组成,长期处于各自为政、人心不齐的状态。

  2023年,漯河市在此组建了跨社区的联合党委,将4个社区“两委”成员纳入统一管理,组建了漯河市首个跨社区联建功能社区,覆盖27个小区、3.8万名居民。当时,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新就业群体规模大,社区治理深陷公共服务不足、居民安全意识淡薄、老年群体参与度低等难题。

  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打造幸福的15分钟生活圈?社区联合党委将目光投向了回迁安置的33间门面房,总面积4200余平方米。党委副书记宛迪一说:“这些门面房是社区的重要资源。我们没有用来出租营利,而是规划建设了很多公益性的特色功能场所,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于是,这些门面房建成了邻里会客厅、共享食堂、城市书房、社区超市等特色功能场所。五里庙以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引入立德社工、漯河市卫康投医疗服务有限公司、红百粮、漯河市风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参与运营,按照“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模式,构建了责任共担、活动共办、治理共参、利益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目前,社区共吸纳“合伙人”36家,链接“壹基金”、漯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漯河市巾帼志愿者协会、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漯河分行等20余家社会组织与爱心单位,嵌入智慧康养、青年夜校、科普教育、技能培训等公益项目82个。如今,已开展各类活动530余场次,惠及群众2.3万余人次。

  足不出“圈”享受幸福生活

  幸福不幸福,居民说了算。“现在,我早晨也能睡个懒觉,不用老早起床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了。”32岁的社区居民侯佳星说。

  侯佳星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去年,她回迁到五里庙社区,小区旁边有共享食堂和学校,孩子自己就能解决早餐和上学。

  侯佳星说:“周末孩子可以去城市书房学习。还有社区的‘合伙人’立德社工针对儿童每周都举行团团活力圈、七彩周末课堂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在体能、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适应能力。”

  65岁的社区居民郑保良对社区食堂赞不绝口。他和老伴2023年回迁到社区居住,年龄大了,吃饭成了大问题。自己做吧,感觉不值得费工夫;上街买吧,价格都不低。现在,社区建了共享食堂,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的大难题。

  共享食堂对社区居住的老人都有优惠,比正常价格优惠20%。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吃了一顿,结果发现既实惠又便宜。他说:“这里的捞面条是传统口味,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出满足感。”

  在五里庙社区,服务老人的项目很多。“合伙人”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给辖区的老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给社区居民体检半价。“合伙人”康养服务中心给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还有一辆助浴车,可以开到小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到车上洗浴,或者到老人家中帮助洗浴。

  郾城区团委在五里庙社区开办有“青年夜校”,内容包括跳舞、化妆、书法、瑜伽、插花、茶艺、中医养生等各种培训,每周末都开办,满足了青年多元化的社交娱乐需求,打造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青年集聚新高地。

  25岁的居民荣月含是社区活动的常客:“讲座和夜校课程特别对我胃口,让我告别了晚上刷手机的无聊时光。”

  在五里庙社区,居民议事,可以到邻里会客厅。剪裤腿、锁边、理发、磨刀等便民服务,也一应俱全。在这里,老人、孩子、青年人、新就业群体,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打造更多“幸福社区”

  五里庙社区能有这么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关键是对“合伙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服务到位,反哺居民。否则,终止合作。

  今年10月,社区与一家快递公司“合伙人”解除合作。这家公司当初承诺有特殊情况老人的快递要送到家门口等,但“合伙人”没有做到。宛迪一说,社区就是要坚决维护居民的利益,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五里庙社区只是漯河市实施“幸福社区”试点建设的缩影。漯河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后将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一新”,建设更多的幸福社区,着力提升各项服务保障能力,除党群服务大厅、阅读空间、周末大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室外,根据需要增设智慧(无人)药房、日间照料、文体康养、邻里服务、城市书屋等功能,形成养老育幼一体化发展的服务体系,打造群众获得感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幸福社区。

  其实,幸福社区增设的服务项目大多是不起眼的小事,却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从日常买菜、衣物晾晒,到运动锻炼、停车充电;从问诊就医、养老敬老,到幼儿托管、孩子上学等,都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

  宛迪一说,“幸福社区”就是要及时掌握居民的“急难愁盼”,从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找到社区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精准有效的举措真正满足居民所需。

  如今在漯河,越来越多的社区探索开展更多类型、更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事情做起,让群众的问题有地儿说、有人听、有人管,让社区“聚人气”、服务“冒热气”,真真切切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当成干部的“任务清单”,一件接着一件办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把一个个清单转化成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傍晚时分,五里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渐渐安静下来。青年夜校课程刚结束,共享食堂飘来饭菜香,几个孩子还在城市书屋专注地阅读……这个普普通通的社区,正在绘就生动温暖的民生幸福画卷。

编辑:申久燕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