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出口增速全省第一 解锁济源外贸背后的服务密码

□本报记者 赵珊珊 本报通讯员 韩梅
近日,记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济源外贸进出口总值384.4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出口增速全省第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济源出口白银102.2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全省白银出口总值的97.9%,近乎包揽全省白银出口。在白银深加工领域,银饰出口达1553万元,同比激增112%,占全省贵金属或包贵金属首饰出口总值的85.0%,展现出从卖原料到卖精品的跃迁。
既有“大块头”的白银产业擦亮外贸名片,又有“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闪耀国际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济源出口种植用种子2413.5万元,出口规模全省第一,其中绿茵种业成为“济源良种”的主力军。济源市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获得欧盟官方注册批准,实现河南对欧盟兔肉出口零的突破,今年以来已新增兔肉出口额251万元。
喜人的外贸成绩,既是济源坚持特色发展、以特取胜优化产业布局的成果,又离不开济源海关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精准赋能。
针对兔业、种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济源海关围绕龙头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推行提前申报、预约查检等便利措施,将平均通关时间压缩30%以上,并建立问题清零、兜底办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解决农企出口难题20余项。
针对白银等优势产业,济源海关则盯紧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分类施策、因企施策。对于上游以银锭出口为主的大型企业,海关推动其参与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量身定制保税进口+国内精炼+成品出口全链条方案,显著提升通关效率。对于下游的白银深加工企业,组织专班靠前服务,全程帮助企业打通从备案到出口的堵点,助力白银原料变身高端首饰,成功拓展国际市场。
“得益于海关等部门的帮助,我们在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产值达4000万元,全年预计突破8000万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25%。”山立珠宝首饰供应链(济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爱民介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紧扣济源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模式,强化技术支撑,助推更多‘济源造’走向世界,为济源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注入更强动力。”济源海关关长王健表示。
编辑:申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