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这12条街凭啥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烟火气里藏“文脉” 靠“心价比”火出圈

2025-11-19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开封宋都御街人声鼎沸 省文化和旅游厅官微/图 制图/首席编辑 杨芳芳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莹莹

  夜幕降临,郑州老城区阜民里的红砖建筑群落里,灯光渐次亮起。一家咖啡馆内,顾客们低声交谈,不远处的艺术空间里,一场小型画展正接近尾声。街区的另一头,紧邻着商代王城遗址城墙,几位游客正举起手机,记录下古老城垣与现代街区交织的独特夜景。

  这幅景象,是当下河南文旅发展中一个生动的切片。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5年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认定名单,郑州阜民里、鹤壁Pickleball(匹克球)运动休闲街区等12家单位入选。

  从传统的景点观光,转向对消费场景的深度营造与精细化运营。这些新涌现的街区,究竟是如何通过业态、文化和体验的创新,来吸引消费者、激发新活力的?

  破界融合 从“逛街”到“融入一种生活”

  过去,提到商业街,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购物与餐饮。而如今,成功的旅游休闲街区早已打破了这种单一模式,通过“文旅+”的跨界融合,创造出复合式的消费体验,让人们愿意来,更愿意留下来。

  在郑州管城的阜民里,这种融合就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传统店铺集合在一起,而是引入了策展空间、主题餐饮、潮流零售、剧本娱乐等多种新兴业态,并将它们与历史建筑有机结合。

  正如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张野所说,旅游休闲街区要跳出“建筑+美食+购物”的传统范式,探索“场景+故事+体验”的新范式,着力营建有故事、可体验、易沉浸的场景。

  如果说阜民里是在历史的底片上冲印潮流生活,那么在鹤壁,一种新兴的小众运动则成为整个街区的活力引擎。淇滨区pickleball运动休闲街区在铺设运动设施的基础上,围绕“健康、活力、社群”构建一整套体验,通过独特的文化主线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这种以圈层文化为核心的模式,为体育与文旅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看来,融合不是把市集、演艺生硬地搬进来,而是要让新业态从本地土壤中“长”出来,成为讲述本地故事的新语言。比如阜民里的里弄生活、鹤壁的体育基因,这些才是核心吸引力,各街区要根植在地性,而非简单复制。同时,可通过引入主理人店铺、孵化本土原创品牌、打造自有节庆IP和社区共建等方式,实现街区文旅生态自我驱动、有机生长。

  文化赋能 街区的“灵魂”在于本土文化

  如果说丰富的业态是街区的“骨架”,那么深植于本土的文化就是其不可复制的“灵魂”。此次入选的街区,无一不是将本地文化资源巧妙地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可互动、可消费的独特体验。

  管城阜民里就体现了这种思路。它通过现代的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装置和文创产品,与古老的历史进行“对话”。这种新与旧的碰撞,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变得更加亲切、更易于被年轻人理解和接受,从而使街区本身也成了值得传播的文化符号。

  在濮阳的澶州民俗文化休闲街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一幅麦秆画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在街角的戏台前听一曲原汁原味的地方戏。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市场的互动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当下,个性化的“主理人店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审美和理念,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顾客,逐渐形成了以兴趣为纽带的社群。这种由文化认同带来的归属感,正在成为驱动消费的重要情感力量。

  体验至上 文旅的下一个风口是“心价比”

  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更加看重体验的品质、情绪的满足和情感的共鸣,从追求“性价比”转向了看重“心价比”。

  这一转变直接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场景消费通过主题街区将购物融入体验,夜间经济激活延长消费时段,街区内容成为社交货币,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自发分享带来持续客流与影响力。

  “未来的竞争力在于‘人性化惊喜’,要深刻把握现代旅游消费中的人性化需求,将服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情感化升级,将冰冷的交易升华为有温度的人际连接,才能成为最动人的‘心价比’体验。”张祥宇说道。

  当前文旅消费正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未来的旅游休闲街区要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精神需求。

  张野认为,旅游休闲街区要以旅游休闲者的体验为中心进行空间叙事,将建筑、场景、业态、游线等进行合理统筹,选择适宜的叙事方式来激发旅游休闲者的情感共鸣、消费冲动和文化认同。同时,旅游休闲街区要面向越来越分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做好针对不同客群的贴心服务,无论适老化还是年轻化,质朴化还是智慧化,标准化还是个性化,都要在“心价比”上做好文章。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