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央媒看河南丨安阳市总精准发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温暖的“家”

2025-11-19工人日报

  安阳市总精准发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温暖的“家”——

  “加入工会才知道有这么多依靠”

  阅读提示

  面对8万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的“组织难覆盖、权益难保障、服务难触及”等问题,河南安阳市总从组织建设、权益维护、服务供给等3个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织密劳动者“服务网”。

  “以前跑单就怕出意外,现在有了工会给的互助保险,心里踏实多了!”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外卖骑手王文强麻利地整理着送餐箱,橙黄色的工服上还沾着晨露,话语里满是藏不住的欣喜。

  据悉,截至目前,安阳市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总人数已突破8万。面对这一群体存在的“组织难覆盖、权益难保障、服务难触及”等问题,安阳市总工会从组织建设、权益维护、服务供给3个维度精准发力,用有温度、有力度、全方位的举措为他们打造温暖的“家”。

  织密“服务网”

  “以前遇到事情总是‘一个人扛’,加入工会才知道有这么多依靠!”不久前,河南路易宝集团的货车司机集中入会仪式上,100名货车司机集体加入工会,李阳掏出手机,在“云端司机之家”小程序上点了几下,3分钟就完成入会登记。当天,共有100名货车司机入会。

  为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难”,安阳市总探索“单独建、区域建、行业建、兜底建”等多种模式,推动组织全覆盖。线上,开发入会绿色通道,实现“指尖入会”;线下,组建“工会服务小分队”,深入外卖站点、快递网点,开展送温暖、送安全、送法律等“八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6.7万人,基本实现重点行业劳动者入会“全覆盖”。

  安阳市总还依托市职工服务中心,成立河南首家市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构建起“1+9+N”组织体系。目前,以1家市级联合会为“旗舰”,9个县(市、区)联合会作为区域“支点”,脉络进一步向下延伸至乡镇(街道),并横向拓展至快递、物流等众多行业与平台,全市各级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达到396家。

  筑牢“防护盾”

  今年8月,一场持续一年的欠薪纠纷迎来转机:某快递员2024年6月至10月被拖欠工资3.2万余元,多次沟通无果后提起诉讼。得知情况后,安阳工会诉调人员主动介入,对接快递站点、公司及邮政集团,经过5轮调解最终帮劳动者拿回欠薪。

  为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牢“防护盾”,安阳市总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维权”全链条保障机制,联合人社等部门出台政策,明确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核心权益;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调解室,聘请律师担任调解员,确保欠薪等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同时,安阳市总推动建立“工会+检察院+法院+人社+司法”劳动法律监督协同机制,全面落实“一函两书”制度,围绕依法用工、高温劳动保护等发出工会监督提示函。

  此外,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注的稳岗轮岗、劳动报酬等热点问题,安阳市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发挥牵头作用,在重点行业开展集体协商。截至目前,已指导行业及企业签订集体合同37份,覆盖企业141家、职工1.3万余人。

  送上“暖心礼”

  今年8月,安阳林州街头上线了一处特别的“移动小家”——全市首辆工会“流动驿站”车,成为环卫工、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地”。

  “流动驿站”里,“一键入会”通道让服务触手可及;法律宣传资料、就业培训信息随手可取,被户外劳动者称为有温度的多功能小站。“流动驿站”坚持“驿站围着职工建、服务追着职工跑”的理念,让3条服务路线精准覆盖交通枢纽、商圈景点、物流集散点、大型工地及户外劳动者密集区域,实现服务与需求“零距离”对接。

  近年来,安阳市总统筹资源建设“15分钟服务圈”,打造政策理论的“宣传站”、为民服务的“服务站”、社情民意的“民情站”、工会工作的“推进站”。目前,全市建成478家工会驿站,其中包括69家智能化驿站、41家“全国最美驿站”,累计服务职工超40万人次。

  此外,安阳市总还探索“工匠学院+培训基地+实训工厂”模式,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精研技艺、大胆创新;开展“百万职工大比武”劳动竞赛,为他们的成长搭云梯。(记者 余嘉熙)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