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炉”读技校 年龄焦虑咋破解

郑州技师学院“大学生预备技师班”实训课上,学生在认真练习。

郑州技师学院“大学生预备技师班”上,老师罗玉奇(左)手把手传授学生专业技能。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文/图
一周知识理论课,一周实操实践课,如今在我省技工院校里,活跃着一批这样上课的高校毕业生。
他们经历特殊,在高校毕业后没有直接就业,而是选择了去技工院校重新学习一门技能。技工院校也张开双臂,欢迎这些特别的学子到来。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校毕业生和技工院校的“双向奔赴”中,也有一些焦虑情绪存在。有学生家长说,孩子大学毕业时已经二十多岁了,到技工院校读预备技师班又要四年,等毕业找工作时都二十六七岁了,压力不小。
技能对就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想通过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站稳脚跟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如何更加精准地护航“回炉”高校毕业生的成长,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1 “回炉”:大学毕业生的“二次出发”
11月14日下午,郑州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的一间实训教室里,16名学生身穿深蓝色实训服,两三个人分为一组,认真地在实训台上安装线路、调试仪器。
“你这个线路安装得不规范,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每个接线头的螺母上方,都要用水笔标注对应的线路符号,清晰明了,也方便事后检测。”老师罗玉奇不停歇地巡视,时而驻足观看一组学生的操作情况,时而指点学生的某个安装动作。
“根据课程安排,我们这一周是实操课,上午温习知识、排查知识盲点,下午动手实操实训。我们知道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愿意努力学,老师教得也用心,对我们要求高,我觉得是好事。”学生王少波说。
这个特殊的班级,是郑州技师学院在今年秋季首次为高校毕业生单独设立的“大学生预备技师班”。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杨军介绍,大学生预备技师班是学院在今年秋季首次成班,在全省技工院校中也不多见,共有16名学生,既有毕业于省内高校的大学生,也有毕业于省外高校的大学生。
“电气工程系开设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修三大专业,拥有60余年历史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是其最为耀眼的名片。今年秋季招生时,招生简章一发布,不少高校毕业生纷纷报名。”杨军说。
得知不断有高校毕业生报名入学,学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他们一方面觉得不能辜负家长和学生期望,打算付出更多精力将这批学生教好,另一方面也预判到这是一种新趋势,今后将会有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到技工院校学习,需要引领好这股学风。
“技工院校的预备技师班主要有高中毕业生或者中职、中专毕业生构成,而高校毕业生经历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二者在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都不一样。如果将二者安排在一个班级培育,不但老师上课要顾及的方面多,而且学生接受度不一样也容易产生问题。”郑州技师学院院长徐锡志说,学院领导班子反复研判,决定单独开设班级,独立制定教学大纲,“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2 焦虑:技能与年龄的耐力赛
对于“回炉”深造,学生们目标明确。
22岁的周靖博老家在舞阳县,毕业于一所职业学院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原专业感觉没学透,加之行业不景气,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来技校扎扎实实学一门技能。”他坦言,技校课程中实操占主导,与大学里偏重理论的模式完全不同,这种“真刀真枪”的训练正是他想要的。
25岁的王少波来自广东省韶关市,今年6月从当地一所职业院校空乘专业毕业后,同样来到郑州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学习。在他看来,原来的专业是“吃青春饭”,也不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同时有朋友从事电气自动化方面工作,他了解之后也很感兴趣。尽管是跨专业学习,基础薄弱,但在老师精心辅导下,他已逐渐适应。
然而,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技能升级”之路上,一个现实的焦虑如影随形——年龄。根据我省现行政策,预备技师班的学制为四年,主要面向高中、中职起点毕业生。这意味着,一名22岁的高校毕业生再次来到技工院校学习,完成学制规定的学业后已接近26岁。
目前,技工教育分为中级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四个培养层次。其中,常规情况下,中级技工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读三年;高级技工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读五年,或者高中、中职、中级技工毕业生读三年;预备技师的招生对象为高中、中职、中专毕业读四年;技师技能等级需取得预备技师资格后,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方可获得。
“内心确实有不甘和纠结,但政策如此,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作出选择。”郑州技师学院“大学生预备技师班”一名学生道出了群体的心声。
也有家长透露,正是考虑到年龄成本,最终劝孩子放弃了入学机会。“毕业时二十六七岁,在就业市场上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3 探索:让“学历+技能”衔接更顺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日益多元,“工匠精神”“职业技能”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萌生了以一技之长投身国家建设的想法,把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作为实现人生出彩的重要选择。
“学制政策的确是高校毕业生到技工院校再学习的一大障碍。今年秋季招生时,我们曾就高校毕业生压缩学制年限事宜进行请示,但受限于现有政策框架,未能突破。”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说。
当然,这些学生如果想早点从技工院校毕业,可以选择毕业年限相对短的中级技工班或者高级技工班,但取得高校毕业证书的他们,觉得预备技师证书有更高的“含金量”和更好的就业前景,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条漫长但回报可能更高的路径。
如何扫除这一障碍?一些省份正在探索。今年7月,浙江省发文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学制为1—2年的全日制预备技师班。今年8月,广东省也印发方案,明确高技或高职毕业生读预备技师学制为2年,本科或研究生起点为1年。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省技工院校招收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学生数量约300人,其中,郑州市技工院校有100人左右。
根据我省技工院校2025年招生公告,如果高校毕业生没有相关专业的技能基础,入读预备技师班后需要和“零基础”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学习4年。
“我们正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现象,也认真学习了外省的先行经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工作人员说,他们正在制定有关措施,积极推动有技能提升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来技校学习一技之长,为他们技能成才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制度保障。
他还建议,有单独开办“大学生预备技师班”需求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出申请,他们将认真研究学制等政策,全力支持班级开设顺利,保障学生学习舒心。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执行院长、河南省人才学会会长王文成认为,这场高校毕业生与技工院校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个人择业观的理性转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直观映照。扫除制度障碍,让技能学习之路更加高效、畅通,正是社会对这群勇于“二次出发”的年轻人最有力的护航。
编辑: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