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贺兰山下,AI如何让千年西夏文明“开口说话”?丨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

2025-11-20大河网

大河网讯 贺兰山下,戈壁滩上,一座座形似金字塔的黄土陵冢静立于天地之间,默默守护着西夏王朝的隐秘与辉煌。2025年7月11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这片沉睡近千年的遗址迎来了世界瞩目的高光时刻。

11月18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宁夏银川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寻西夏王朝的历史印记,感受科技为文化遗产注入的全新生命力。

“西夏陵博物馆是全国文物局在全国博物馆范围内所做的第一个数字化保护项目。”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在景区数字体验中心,记者看到,VR设备引领游客随“妙音鸟”穿越千年,《西夏地宫奇幻之旅》与《西夏情缘》以4D影像重现昔日荣光。

2019年,西夏陵博物馆为380件文物进行了720度三维数据扫描。如今,全球游客只需一部手机,便可近距离“触摸”残碑上精美的纹饰和俊秀的字体。

馆内,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以其逼真造型和精湛工艺,无声述说着西夏时期高超的金属铸造技术;刻有西夏文的“首领”铜印、西夏文碑刻残片,展现了西夏独特的文字体系。文物不语,却是历史最有力的证人。尤为珍贵的是,西夏文献中发现的早期活字印本,将活字印刷的起源牢牢定格于中华大地。

从1972年至1977年的首次系统考古发掘,到2011年启动申遗工作,再到2025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西夏陵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保护历程。师培轶动情地说:“二十八年坚守,十四年的申遗长跑,在成功那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如今,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西夏陵不仅为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提供了实物见证,更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丽篇章。它标志着宁夏拥有了首个世界遗产,对中国而言,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印证;对世界而言,它必将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贡献。

离开展馆,回望贺兰山麓下那片神秘的“东方金字塔”,我们仿佛听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在风中低语。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这座千年遗址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芒。(刘远)

编辑:陈梦伊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