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12条百年古渠,怎样养活793家早茶店与120亿品牌?丨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

2025-11-21大河网

大河网讯 九曲黄河奔涌向前,穿越青铜峡水利枢纽,将“塞上江南”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片被黄河水浸润千年的土地上,古老的智慧、生活的艺术与自然的馈赠共同谱写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11月19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采访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探寻这片土地上的生态智慧与文化传承。

青铜峡:千年古渠润泽塞上江南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作为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青铜峡不仅是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核心地带,更是理解黄河与宁夏深厚渊源的钥匙。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映照在峭壁上泛出青铜色泽,仿佛在诉说着自秦汉以来先民凿渠引水的恢宏历史。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在宁夏现存14条百年古渠中,青铜峡区域独拥12条——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千年水道如大地血脉,滋养着万顷良田。无坝引水、激河浚渠等独特工程技术,尤其是传承千年的“草土围堰”技艺,直至20世纪60年代仍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心区,这里的古老智慧正以崭新形式延续。“青铜峡水电站的建成,结束了宁夏2000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显著扩大了灌溉面积。”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旅游有限公司讲解员王燕燕向记者介绍,通过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推进现代化节水技术改造,目前,吴忠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2,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着宝贵的“宁夏经验”。

吴忠早茶:一盅茶香里的文化交融

“八宝茶,盖碗子泡,冰糖枸杞红枣俏……”食名轩早茶店经理吴涛的快板词道出了吴忠早茶的独特韵味。

清晨的吴忠,在牛肉面的蒸腾热气与八宝茶的氤氲香气中缓缓苏醒。这座被黄河水滋养的古城,将早茶文化演绎成独特的生活艺术。

唐代诗人武元衡笔下咏叹的本地风物,与古丝绸之路上商队传来的饮食技艺,在千年演变中交融沉淀,最终淬炼出吴忠早茶独特的滋味。八宝茶在盖碗中徐徐舒展,枸杞、红枣等八味食材相得益彰,成为千百年来饮茶习俗的生动见证。

目前,吴忠拥有793家早茶门店,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这里不仅培育出3家“中华老字号”、5家“宁夏老字号”,更以早茶产业带动餐饮业快速发展,打响“游在宁夏 吃在吴忠”品牌,让早茶文化成为集餐饮、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

盐池滩羊:从地标产品到金字招牌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滩羊享受着“科学健身”的特殊待遇——在专用“健身跑道”上漫步,聆听舒缓音乐。这种创新养殖方式,体现了盐池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我们修建了两条7公里长的跑道。这个距离经过科学测算,相当于滩羊的每日万步运动量。实验证明,适度运动有效提升了羊的日增重。”宁夏盐池滩羊产业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连全向记者介绍,盐池滩羊肉质鲜嫩无腥膻,带有独特奶香,已六次登上国宴餐桌。

2002年实施封山禁牧后,盐池县研发了模拟天然草场的专用饲草料,让圈养滩羊保持放养般的优良品质。同时,严格的基因检测认证体系确保每只“正宗盐池滩羊”都可追溯源头。

如今,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120.68亿元,开发系列产品200余种,通过“实体店+电商”网络畅销全国,养殖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上,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从青铜峡的千年水智慧,到吴忠早茶的文化韵味,再到盐池滩羊的产业创新,这条依托黄河而生的发展之路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片塞上明珠之地,古老的文明正在续写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传奇。(刘远)

编辑:陈静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