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外卖订单的云端大脑,这座西部小城一手治沙,一手问天丨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
大河网讯 当美团的1.5亿份外卖订单在云端完成智能调度,当商业卫星的信号在戈壁滩上精准接收,很少有人会想到,支撑这些数字奇迹的竟是腾格里沙漠边缘一座曾以枸杞闻名的西部小城——宁夏中卫。在这里,草方格的治沙智慧与最前沿的算力技术,正发生着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催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1月20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宁夏中卫市,探寻这座西部城市的蜕变之路。
草方格:从锁住黄沙到解锁世界奇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面对年均蒸发量十倍于降雨量的严酷环境,中卫人与沙漠的抗争已持续七十余载。20世纪50年代,为保障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中卫人民发明了“草方格”固沙技术:一束束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成1米见方的网格,如同为沙漠披上坚韧的铠甲,让沙丘彻底止步。
这场绿色革命并未止步。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扎根治沙一线34年,他研发的“水分传导式植苗工具”等4项专利,将造林成活率提高25%,治沙成本降低10%。截至目前,中卫已治理沙漠超百万亩,北部沙漠治理率达到惊人的90%。今年6月,一条长153公里、宽10~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成功闭合,迫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赞誉其为“世界上首位的沙漠治理工程”“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数据中心:戈壁滩上崛起的“算力之都”

然而,中卫的雄心不止于缚住黄龙。依托地质稳定、气候干燥、电价低廉(低至0.36元/千瓦时)的天然优势,中卫敏锐地抓住了“东数西算”的国家机遇。当你在手机上下单外卖,触发美团日峰值1.5亿单的调度请求时,其西部核心算力正来自中卫的数据中心。
在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9栋机房已投产7.65万架机架,销售率高达100%。这里服务了美团、阿里、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每天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18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工作。截至2024年底,中卫已吸引投资417亿元,安装标准机架12.1万架。
未来之路:治沙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

“我们现在不仅要治沙,更要用沙,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唐希明向记者介绍,当地正利用沙漠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枸杞、樱桃、葡萄、沙葱等特色经济作物,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如今,中卫已形成“草方格+光伏”等创新模式,让14.5万亩光伏区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升至25%,连赤狐、鹅喉羚等珍稀动物也重返家园。与此同时,商业卫星测控等高科技产业也在此扎根,形成生态与科技互促的良性循环。
从驯服沙海到链接世界,中卫的实践雄辩地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座丝路古城,正以“云”为舟、以“算”为桨,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扬帆远航。(刘远)
编辑:王友振 审核 :郭同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