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火锅的必点菜是他17年前的创业起点

牛得道毛肚创始人蔡敢
牛得道旗下的毛肚产品
统筹:张琳娟 李兴佳 执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文 受访者供图
与其在既有赛道追逐,不如重新定义赛道;与其做更好的选择,不如成为唯一的选择。
蔡敢用17年时间在毛肚领域开创出十多亿元市场的故事,验证了这句话:与其在红海中盲目扩张,不如将全部资源集中于一点,用“针尖战略”穿透市场,成为某一品类绝对冠军。毕竟,真正的品类王者,从不参与战争,他们创造新大陆。
战略定位
“针尖战略”突破红海市场
“在一个人人需要但痛点明显的品类里,机会最大。”80后创业者、牛得道毛肚创始人蔡敢说道。17年前,他敏锐抓住了毛肚行业的诸多痛点,成为毛肚细分行业领军者。彼时的毛肚市场正处在混沌期:鲜毛肚存在保鲜期短、储存难、运输成本高等难题;添加剂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全国火锅店都缺好毛肚,但没人能解决‘运得远、存得久、品质稳’难题。”蔡敢回忆道。
生鲜食材的品类突围,技术突破是第一道关卡。蔡敢组建研发团队,每年拿出大额资金用于研发,通过零下40℃超低温速冻工艺,将毛肚的冷冻储存期延长至1年,解决了传统毛肚“久煮发柴”的行业痛点。更关键的是,他将每片毛肚的厚度、口感、安全指标量化。
信息过载的消费市场,用户心中储存的是品类清单,品类开创者往往能抢占品类认知红利,品牌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更好的选择”,而是成为“某一品类的代名词”。
牛得道就是这样的品类开创者。这是蔡敢17年创业经历熬出来的真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大的战略就是‘抢第一’,成为某一品类或者区域的领军者!采用聚焦原则,选定赛道后就要将自身的资源绝对集中,用‘针尖战略’突破红海市场!”
战略公式
高频刚需+痛点明显+技术可改造
如何选定冠军品类?蔡敢给出了自己行业领军者的战略公式——高频刚需+痛点明显+技术可改造。
中国火锅消费者喜爱的火锅单品调查中显示:2022年,排名第一的是毛肚,第二是虾滑;2024年牛肉丸排名第一,毛肚排名第二。四川省火锅协会报道,2024年,毛肚带动的细分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虽然潜能巨大,但毛肚行业存在“有品类、无品牌”、品质不稳定、保鲜期短、食品安全隐患大等痛点。“当时市面上绝大多数都是散装的毛肚,存在有毒有害添加剂的问题,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这就让我有了一个念头,要把毛肚这个行业做到品牌化和规范化。”蔡敢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回忆。
发现痛点之后,能否通过技术撕开市场缺口、提供更优方案,是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关键。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投入是蔡敢的最大底气,他重金打造智能化的标准生产体系,依靠几百项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将毛肚这个非标品做成了标准品。
这个战略公式,不仅是一个筛选赛道的工具,更是一套指导企业从发现市场到重塑产业的完整方法论。如果能在庞大的产业细分赛道里,精准定位因技术滞后产生的“产业褶皱”,再通过技术创新来熨平,便能将痛点转化为企业核心壁垒。
品类冠军
“五力”构筑品类冠军
如何打造品类冠军?蔡敢总结的方法论是:产品力、获客力、交付力、口碑力和收益力。
产品力就是给产品装上“科技芯”。牛得道用生产智能化、痛点技术化、数字标准化这三个维度构建了行业壁垒。
获客力的关键是要把品牌钉进用户心中。蔡敢说,自始至终聚焦唯一赛道,从单一业务点或某个城市切入,从点到面全面深耕拓展新版图。
交付力上,供应链是生命线。生鲜产品的竞争,最终是供应链的竞争,牛得道通过“上游绑定多个大型屠宰场、中游运营管控、下游分级营销”的模式,构建了高效供应链网络。
口碑力,则以品质与情怀为基,将品牌从单一的符号转变为价值观的传递,赋予品牌生命力,并且要将“品牌=品类”作为核心理念进行品牌宣传。
收益力,则是要精准洞察多元场景需求,通过定制化让产品适配每个场景。核心逻辑是通过对场景的扩展,打破品类边界,为企业创造增量需求。
“通过解决客户痛点,打破技术壁垒,将产品从‘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品’;坚持聚焦原则,用‘针尖战略’突破红海市场,提升获客力;加强供应链控制,使用成本与品质的平衡术,提升交付力;抢占品牌先机,从‘品类代表’到‘品类代名词’,提升口碑力;再进行场景渗透,实现从‘单一场景’到‘全消费周期’的覆盖,提升收益力,从而成为品类或区域冠军。”蔡敢总结说。
“小象”名片:牛得道毛肚
所属赛道:毛肚行业
“小象”实力:毛肚行业领军者,极速锁鲜技术让毛肚可储存一年、久煮不柴
“象舞”之道:消费场景从火锅延伸到中餐、小吃、食品,从百亿市场迈向千亿赛道
编辑:申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