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三心聚力”树牢正确政绩观

2023-11-02大河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以忠诚之心、为民之心、实干之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持锤炼党性,以“忠诚之心”树牢正确政绩观。当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不够端正,甚至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那么,该如何树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讲党性最重要的是对党忠诚,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响当当的政绩,总的来说,是因为他们党性强,都有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对党忠诚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精神营养,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学思想来强党性,从中学出信仰、学出忠诚。要从党性高度来认识政绩观问题,把本职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之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党履好职、尽好责。

坚持践行宗旨,以“为民之心”树牢正确政绩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直面基层和群众,要以此为契机树政绩,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两袖清风,民之所好,亦当为我所好之;贪污腐化,民之所恶,亦当为我所恶之。谋划推进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从人民需要来考量,不能以主观臆断而将之简单化、片面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以为民之心常思百姓疾苦,定政策、做决定前,多到基层始群众中走一走,听听真话,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根本的评判标准。新时代,要继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政绩为人民而做,而不是为满足个人私欲而做,人民才会不断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才能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凝聚起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担当作为,以“实干之心”树牢正确政绩观。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坚持以实干之心行利国利民之事,坚决警惕政绩冲动行为,坚决杜绝浮夸的“虚假政绩”。“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扎实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学促干,稳抓稳打抓工作,踏踏实实搞建设。要一以贯之抓落实,频繁“换赛道”的另起炉灶,只会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要结合实际谋发展,为了政绩急功近利、凭个人经验拍板定调,只会给事业发展埋下“隐雷”;要着眼长远打基础,重“显绩”轻“潜绩”,只注重立竿见影的工作,对见效慢的工作不闻不问,只会让发展的痼疾“顽固不化”。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新时代,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中心实干加巧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假样子、搞花架子的政绩工程,经不起历史检验,做实功才能出实绩。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善作善成、行稳致远,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实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宋伟)


编辑:韩淼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