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一路高歌一路行,坐高铁回家成为现实

2023-12-08大河网

12月8日,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济南至濮阳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未来济南西站至郑州东站最快1小时43分钟可达,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郑州高铁枢纽优势继续提升,全国高铁/动车通达重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国的“12345”高铁出行圈。

 这是一个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高铁已经成为我国驰骋南北最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达到了42000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另外我国高铁系统实现了全国高速铁路网覆盖,整体规模和服务水平都很出众。济南至郑州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从济南到郑州只要1小时43分钟时间,成为鲁豫两地又一条幸福路。

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营见证了我国的科技进步。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要想富先修路。高铁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起于济南西站,经德州、聊城、濮阳,接入郑州东站,全长407公里。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项项先进科技成果应用在这条线路中。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设计施工取得丰硕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40米简支箱梁首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铁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的首次工程化应用;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在国内高铁项目建设上,创造了无砟轨道钢桁梁桥建设规模最大、联长最长、速度最高“三项国内之最”。这些先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的结果,更是河南、山东两省人民精诚团结、携手同心的结果,凝聚了两省人民的勤劳与汗水。

济郑高铁为我国高铁交通网增光添色,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的全面建成,使郑州枢纽的通达性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覆盖全省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对于河南游客而言,在“米”字形框架内,可以任意直达全国各地,朝发午至已经不再是梦想。在郑州可以坐着高铁到山东烟台看海观日出;可以南下领略大湾区的风采;可以一路北上欣赏沿途“北国风光”......可以说,坐着高铁看风光,一路高歌一路行,人们的幸福感背在行囊里,洒在沿途的风光里,成为重要的民生福祉。

“鲁豫有约”,“山”“河”壮阔;山水相依,情深意长。千百年来,黄河成为连接山东、河南两省人民的纽带,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如今,又迎来济郑高铁,无疑为两省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添了筹码,成为鲁豫两省人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从济南到郑州或者从郑州到济南,用时不到2小时。如果说沿着鲁豫黄河看风景成为“好风景”的话,那么坐上高铁看风景会显得更加与众不同。鲁豫两地不仅需要黄河的浸润,更需要高铁的连接,如今这一梦想成真,“山”“河”怎能不为之欢呼雀跃。

 “山”“河”相约鲁豫相见;回家,不再遥远,高铁是最好的见证。千里“山”“河”情,高铁蕴其中。济郑高铁构建起山东半岛与中原及西部地区联系的快速客运通道,将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预计到2030年,年客运量可达到千万级别。这是一条幸福路,承载着两省人民的共同期待;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助推着河南、山东两地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米”字连接四面八方;一个“米”字诠释着河南交通现代化的新成色。“米”字形高铁全面建成投用,是河南“十八年磨一剑”取得的重大成果。下一步,河南将持续加快平漯周高铁、焦洛平高铁、南信合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米”字形高铁拓展成网,助推现代化河南建设跑出“加速度”,迎来河南交通事业的高光时刻。(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李红军)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